二、提問的方法與技能
3.問題設計要有啟發性
在設計問題時,要融情于問,具有啟發性。例如,“養花都需要什么條件?”這樣的問題就不如改為“給你一粒花籽,為了能讓它開出美麗的花朵,你需要為它創造哪些條件呢?”回答這種問題不僅需要記憶,還需要分析、對比、歸納、綜合的能力,無疑會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4.問題設計要有趣味性
在設計提問時,教師最好能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提出問題。對于一些學生熟知的內容,教師要不落俗套,善于變換提問角度,設計精巧、生動有趣的提問,讓學生聽后有新鮮感,刺激學生的探究欲。例如,學習“熱傳遞”時,可提這樣一個問題:“把包著同種紙的木棒和鐵棒,同時放在火上燒,問哪個棒上的紙先燃?”木棒、鐵棒、紙、火都是學生熟悉的物體,但在這里將它們有機地組合起來學生仍有新鮮感,仍會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
5.問題設計要有針對性
提問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符合學生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針對性地設問要求:問題的難易要適度,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面向全體學生,使多數學生參與其中,適當兼顧“兩頭”,并考慮某些特殊學生的個性特點。
6.問題設計要有順序性
即按教材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由簡到繁的原則對問題進行設計,先提認知理解性問題,然后是分析綜合性問題,最后是創設評價性問題。這樣安排提問可以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使教學活動層層深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7.問題設計要有開放性
開放性的問題就是指問題的條件、結論、方法或者過程開放。由于問題開放,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況,問題的設計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并繼續探索學習下去。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品質得到培養。
8.問題設計要有挑戰性
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是簡單地就能得出答案,而是要經過探討、合作、思維,最終得到解決。問題要落在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內,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向學生的智力和創新能力發出挑戰。讓學生感覺到問題很熟悉,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又無法解決,學生必須重新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因此,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經過討論協商,再加上教師的啟發、點撥、提示,最后完成這一問題的認識,而且有的同學還能提出比較新異的想法。
9.問題設計要有探索性
探索性的問題注重對過程與方法的研究,給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學習的學習氛圍,這類問題的設計要使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使學生思維產生火花,同時要盡可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實現教學內容的開放。探索性的問題能讓學生思考,學生需要調動已學過的知識,并且重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還需要合作學習、交流,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遵循探索性原則。
10.問題設計要有生成性
生成性的問題就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理上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它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勇于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而培養問題意識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設計能生成問題的問題,具體地說就是用教師的問題引出學生的問題。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它就能引發了學生的一連串問題,這就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