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問要講究時機
教學視角是課堂選擇提問時機的重要依據。提問的時機一旦迎合了教學需要并與教學視角相吻合則選準了“最佳時機”。
1.根據教學進程恰當把握
教學進程是把握提問時機的決策因素。教師可根據教學進程中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選擇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時機包括:當教學到達教材的關鍵處時;當教學到達教材的疑難處時;當教學到達教材的精華處時;當教學到達教材的矛盾處時;當教學到達教材的深奧處時等。
2.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示出的心理狀態來加以把握
學生的心理狀態多種多樣,如當學生思維囿于一個小天地無法突圍時;當學生受舊知識影響無法順利實現知識遷移時;當學生疑惑不解、一籌莫展時;當學生胡思亂想、精力分散時;當學生有所感悟、心情振奮、躍躍欲試時……
總之,提問時機要把握恰當,做到當問時則問,善于捕捉學生的“憤悱”狀態,在學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時,不失時機地用問題的鑰匙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尋找學生思維的最佳突破口。
(三)提問要注意態度
教師向學生提問時的態度至關重要,作為教師必須高度重視。
1.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提問環境
提問要在輕松的環境下進行,也可以制造適度的緊張氣氛,以提醒學生注意,但不要用強制性的語氣和態度提問。要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消除學生過度緊張的心理,鼓勵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問題的回答,大膽發言。
2.教師在提問時要保持謙遜和善的態度
提問時教師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以及與學生的距離、在教室內的位置等,都應使學生感到信賴和鼓舞'而不能表現出不耐煩、訓斥、責難的態度,否則會使學生產生回避、抵觸的情緒,阻礙問題的解決。
3.教師要耐心地傾聽學生的回答
對一時回答不出的學生要適當等待,啟發鼓勵;對錯誤的或冗長的回答不要輕易打斷,更不要訓斥學生;對不作回答的學生不要批評、懲罰,應讓他們聽別人的回答。
4.教師要正確對待提問的意外
有些問題,學生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教師可能對這種意外的答案是否正確沒有把握,無法及時應對處理。此時,教師切不可妄作評判,而應實事求是地向學生說明,待思考清楚后再告訴學生或與學生一起研究。當學生糾正教師的錯誤回答時,教師應該態度誠懇、虛心接受,與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探討。
特別推薦:
面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