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說課的評析
說課只說不評作用不大,只有把說和評結合起來,才能使教師從更高的理論高度去研究課,把握說課的方向,從而更有效地促使教師自我加壓,提高教研的積極性,說課的內容基本上和上課的內容是相對應的。
1.評析說課者對教材的理解程度
說課者對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后聯系的理解、分析是否正確;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否明確、具體、全面;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是否恰當,能否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2.評析教法的選擇和運用是否合理、實用
是否適合該學科的教學要求、特點;是否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選用教法;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評析方法是否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教法是否符合學法,與學法相適應;是否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指導,所應達到的不同目標等;是否明確培養學生的某種能力和學習習慣。
4.評析教學程序的設計是否科學,是否能達到教學目的
授課內容是否科學、正確,是否注重了思想教育;教學結構是否合理,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教法是否靈活多樣,學法是否指導得當。說課的意義說課的目的在于對教師進行全面了解,并進行綜合評價。在廣大教師積極參與過程中,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進而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良好的說課能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它集“備中說、說中評、評中研、研中學”為一體,是一種能達到教研能力不斷提高的有效途徑。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說課能夠展現出教師在備課中的思維過程,能夠體現出教師對《課程標準》、教材、教參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能夠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現有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的了解程度;能夠體現出教師對現代教育理論、先進的教學經驗的掌握程度。它不同于一般的上課,不僅要求教師知道《課程標準》如何規定、教材如何安排、教參如何處理,更要求教師闡述為什么有這樣的規定,為什么這樣安排,為什么這樣處理,有什么理論依據等。這樣有利于促進教師自覺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研究《課程標準》、教材,使教師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實現由實踐到理論的轉變,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二)有利于教改經驗的傳播
在長期的教改實踐中,許多骨干教師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對教材的研究有獨到之處。這些骨干教師將自己多年來的教改經驗,通過說課的形式傳播開來,能使其他教師獲得啟示。同時其他教師通過參與說課活動,可以獲得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加快了個人成長的步伐。因此,說課有利于交流教改信息,濃厚教研風氣,提高廣大教師的業務素質。
(三)有利于促進教材、教法的研究
說課是研究教材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通過說教學目標、教材地位、編寫意圖及重點、難點,正確地為本節課教學目標定位,并根據教學實際精心選擇教學材料,使教學活動的目的性更強,教學效果更明顯。同時,說課又是研究教法改革的有效方法,利用、借鑒中外先進教學方法使新的教學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和實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有利于學生活潑地學習,主動全面地發展說課,要求教師重視教法改革和學法指導,注意優選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結構,教給他們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細心操作,調動他們的積極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更加生動、活潑、主動。
(五)有利于對教師的綜合評價
說課由于時間短(一般是15~20分鐘),又不需要學生,不受場地的限制,能彌補時間與空間的不足,更有利于展現教師的綜合實力。在相同時間內,能使更多人參與,提高評價的效率。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備課多是一種個體行為,我們備完課就去上課?“備講兩層皮”的現象在所難免。而說課主要是體現備課的思維過程,這個過程發生在備課與上課這兩個環節之間,重點不僅要解決“教什么”和“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解決“為什么這樣教”的問題,有什么理論說明和實踐依據,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的,完成對學生哪些能力的培養和突破。說課是為了上好課,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也是對上課的總結、歸納、提煉和升華,具有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的價值。
特別推薦:
面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