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材料分析題
(一)題目要求:請根據如下材料,結合小學生的基本特征,分析該教師的行為。
“為什么?”
一次,一位老師指導學生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學到最后兩個自然段時,老師提問:“誰還有不懂的地方?”
一個女生站起來:“老師,蝌蚪的尾巴怎么會短?后來又變沒了?”
師:“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蝌蚪就那樣。”
生:“蝌蚪就那樣的。”
老師對提問的女生說:“你聽明白了嗎?蝌蚪就那樣。”
女生:“為什么就是那樣呢?”
老師顯得有些發窘,一時無語。
女生:“老師,小蝌蚪后來長出兩條后腿,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前腿,它為什么不一起長出來呢?”
老師顯得有些不耐煩了:“你提的不是文章要寫的,就這篇文章你還有不懂的嗎?”
女生:“我還是不懂,為什么蝌蚪的前腿不先長出來,而后再長后腿呢?”
老師發火了:“你咋就這么多問題呢?跟你說過了,這與課文無關!你提的問題就是給你說了,你也不會明白的。”
女生沒話了。老師又追問,這名女生極不情愿地說:“知道了”。于是不再發問。
(二)有的小學生在自己的課桌上貼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座右銘,以激勵自己努力學習。請運用教育目的的相關理論對此進行分析。
(三)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目的簡稱為“德智體全面發展”,你對這個教育目的是如何認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