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備考-論述題
1、論述教育的起源?
答:(一)本義教育起源論,本義教育起源論有四種代表性觀點:
1)生物起源論:認為教育是物種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人類和動物共有的本能行為。
2)心理起源論: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類的那種具有教育意味的無意識模仿。
3)勞動起源論:勞動創造了人類和社會:勞動過程的復雜性要求通過教育把人類積累的經驗傳授給下一代,考古學和人類學研究證明:人類原始時代教育活動已經存在了,教育是一種永恒的社會現象。
4)社會實踐起源論;教育起源于原始社會人的社會實踐或社會實際生活需要。
(二)科學教育起源論:學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會初期的"男女兒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動。
(三)民族文化起源論: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總之,心理起源論把教育的發生歸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當,勞動起源論和社會實踐起源論這兩種觀點實質并沒有根本的分歧。給予肯定的:學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論只是把它們作為研究教育起源問題的存案即可。
2、論述當今教育的發展趨勢?
答:1)走向國際化,在當今這種各國經濟形成了相互依賴,共生共存,共同發展的趨勢下,各國必須實行開放性教育,開展國際間教育合作和交流;實行人才交*培養;開設各種程度的國際政治、經貿、文化、外交、經濟技術合作、風俗與禮儀教育課程,加強外國語教育等等,這些都是教育的國際化。總之,當今和未來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與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教育走向國際化,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2)世紀是信息社會時代,各種信息系統和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現代社會運轉的神經中樞,計算機極其軟件系統走進家庭、學校、教室,各級學校的課程軟件將會開發出來,家庭、社會、學校教育將會通過計算機系統連成網絡。3)科學成為主導課程;21世紀世界競爭將是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競爭,因此科學課程將成為主導課程。4)體現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來形成的人類生存環境意識和平與民主及人倫道德等等。各國課程內容增加了環境科學和環境保護,國際文化交流課程、新的道德哲學和倫理教育課程,個性發展與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在未來的社會這些課程將會開設的更普遍,內容更豐富。
3、論述教師的合理知識結構?
答:1)粗深的專業知識:對本專業知識要達到精深的境地,還要站在學科發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的知識武裝和豐富自己,成為該學科領域的專家。2)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教師不能將自己禁錮在專業知識的狹小天地,必須不斷拓寬知識面,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有利于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發燕尾服自己的專業知識。3)多方面的教師理論知識:作為21世紀學校的教師必須了解和掌握心理學、教育學、教學法、發展心理學、教育管理學,學校衛生學等方面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4)科學的方法論知識:教師具備方法的知識,不僅有助于個人的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的完成,也有利于指導學生。
4、論述教師的最佳智能結構?
答:教師的智能結構是指為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所必須具備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表述如下:1)一般知識的能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2)語言表達能力:包括三種即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體態語言。3)組織管理能和:教師只有具備計劃、組織、決策、協調、監督、指導、激勵等方面的能力,才具備了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4)教育能力:(見簡述題)5)教育科研能力:包括本專業領域的專門研究、學術討論,教育教學方面的研究與探討。6)信息處理能力:信息選擇與加工能力7)創新能力8)人際交往能力。
5、試結合當今素質教育的含義及意義?
答:含義:1)培養與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的、優良的素質,而不是片面的不良的或低劣的素質。2)素質教育是在現代社會中出現的,以現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為背景的現代教育。3)素質教育必須面向社會全體學生,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意義:(1)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途徑。2)素質教育是當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是增強國家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戰略舉措。3)素質教育是兒童身必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克服"應試教育"弊端,促進兒童個性全面健康發展的必要手段。
6、試運用教育與文化的關系,談談多元化文化中教育發展?
答:(一)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1)文化影響教育思想、教育觀點的產生。2)文化影響教育內容的發展。(二)教育文化的影響作用1)教育影響文化的傳遞2)教育影響文化的選擇3)教育影響文化的融合4)教育對文化的創造,師生共同搞科研是教育對文化的創造。
7、全面發展的五育是什么?五育關系?
是指教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關系:是統一的整體,各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各自相對獨立,不可替代,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