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A 2.A 3.B 4.B 5.C 6.C 7.A 8.B 9.B 10.C 11.D 12.C 13.D 14.D 15.B 16.D 17.A 18.D 19.C 20.C
二、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 學校系統 2.民主化 3.普通教育學 4.網絡技術 5.理想 6.遺傳素質7.社會實踐 8.身體狀態 9.全面發展 10.智力 11.人格特征 12.操作13.教學 14.能動性 15.實物 16.教學大綱 17.分組教學 18.德育目標19.道德要求 20.自我教育
三、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1)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2.(1)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2)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3)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三次飛躍提供了平臺,教育開始邁向網絡時代;
3.(1)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2)其基本要求有二:第一,針對學生的特點有區別地教學;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4.(1)生當前的道德判斷發展水平;(2)運用道德難題引起學生的意見分歧和認知失衡;(3)向學生揭示比他們高一階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導學生在比較中自動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為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勵學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斷付諸行動。
5.(1)作業內容要符合大綱和教科書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業分量要適當,難易要適度;(3)布置作業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并規定完成的時間;(4)教師應經常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