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論述題
【答案要點】(一)當前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有:
1.由于受到分數壓力和教師權威的制約,班主任對班級實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專斷型。長期以來,班主任一直在從事著程式化的教育教學工作,工作是高強度的。他們最關心的是兩件事:一是如何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確保班級的成績在學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讓學生聽從老師,以維護教師的權威不受損害。老師必須實施班級控制,以確保班級的教與學不受干擾。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班級管理無形中受到分數與教師權威的雙重制約。 班級管理成為教師實施個人專斷管理的活動過程。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2.班級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程度較低
在班級中設置班干部,旨在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與民主作風,學會自治自理。然而在當今的中小學卻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班級干部相對固定,學生把班干部標志只看成是榮譽的象征,關于“班干部”的觀念,“榮譽”重于“責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師的助手”,忽視干部是“群眾的代表”,在班級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數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對策: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的機制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1.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為目的
傳統的班級管理就是教師在班級中實施對人、事、物等因素的控制,它體現了教師對班級的預先期望及學生對教師的服從,紀律、秩序、控制、服從是傳統班級管理所追求的目標。在現代社會的學校教育中,班級活動完全是一種培養人的實踐活動,在這一實踐活動中,學生既是對象,又是目的。因此,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既是班級活動的出發點,又是班級活動的最終歸宿。
2.確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 采集者退散
現代班級管理強調以學生為核心,建立一套能夠持久地激發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管理機制,確保學生的持久發展。所以要從人主體性源泉出發去發掘學生的主體性,促進人的主動和諧的發展。
3.訓練學生自我管理班級的能力 來源:www.examda.com
以訓練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為主的班級管理制度改革的重點是:適當增加“小于部”崗位,適當進行“小干部”輪換;按照民主程序選舉干部;使小干部從“教師的助手”變成“學生的代表”;把學生的注意力,從當干部引向當“合格的班級小主人”;把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教育活動轉變為學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體作為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
相關鏈接: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