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身心發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人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順序性。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變化的過程,具有順序性特征;人的發展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教育工作要遵循這種順序性,遵循漸進地促進人的發展,不能“拔苗助長”。
(2)人發展的階段性。人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階段性,人的生理與心理兩方面都會出現某些典型的特征,即年齡特征。教育工作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區別對待,不能搞一刀切。
(3)人發展的不平衡性。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二是指不同方面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因此教育必須適應人的發展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質發展的關鍵期內,施以相應的教育,促進兒童素質的發展。
(4)人發展的互補性。首先是身體機能的互補,其次是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的互補。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樹立起堅定的信心,相信他們可以通過其他方面補償性發展達到一般正常人一樣或相似的發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特別是要善于發現人的優勢。
(5)人發展的個別差異性。這種個別差異性,首先表現在不同學生在同一方面的發展,其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其次,不同學生在不同方面的發展速度與水平也不盡相同。最后,不同的學生所具有的個性傾向性也不同。因此,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2.人的身心發展的動力觀有哪些?★★★☆☆
答:(1)內發論:認為人的發展動力源自人自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發展的順序也是由機體的成熟機制決定的;美國威爾遜認為基因復制是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
(2)外鑠論:認為人的發展主要源自外在的要求,環境的影響、教育的作用是人的發展的動力。荀子的性惡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的行為主義理論則強調教育對人的發展的決定作用。
(3)多因素相互作用論:認為人的發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遺傳素質是人發展的物質前提,社會環境是人發展的外部條件,良好道德教育是人發展的重要條件,個人主觀能動性是人發展的內凼。
因此,我們把個體積極投入實踐活動看作是內因和外因對個體身心發展綜合作用的匯合點,也是推動人的發展直接的、現實的力量。
3.遺傳素質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答:遺傳素質是人發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質前提。
(1)遺傳素質為人的發展提供生理基礎和可能性。
(2)遺傳素質的成熟過程制約著人的發展進程。
(3)遺傳素質的差異性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差異性。
4.辨析遺傳決定論?!铩铩铩睢?BR>答:遺傳素質是人的發展的物質前提,但是對人的發展不起決定性的作用。因為:
(1)遺傳素質為人的發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現實性。
(2)遺傳素質隨著環境和人類實踐活動的改變而改變。
由此可知,遺傳素質是人的發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對人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因此,片面夸大遺傳素質的作用,認為人的發展是由遺傳素質決定的,是不正確的,就會陷入“遺傳決定論”的錯誤之中。
5.環境對人的發展的影響?!铩铩铩睢?BR>答:(1)社會環境對人發展作用的表現:A.環境是人的發展的現實基礎,如孟母三遷的故事就說明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很大。
B.環境為人的發展提供對象、手段、資源、機遇等。C.人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的。
(2)主要社會環境對人身心發展的影響。A.家庭環境對人身心發展的影響;B.大眾傳媒對人發展的影響:一方面給人們帶來豐富的信息,開闊人的視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給人們帶來負面的影響。
6.為什么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答: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這是由學校教育的特殊性決定的。
(1)學校教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和系統性。
(2)學校教育中有專業教師來施教。
(3)基礎教育是人身心發展的關鍵年齡階段的教育。
7.學校教育在人發展中的促進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1)加速人的發展;
(2)發掘人的潛力;
(3)提升人的價值;
(4)健全人的個性。
8.教育發揮主導與促進作用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有哪些?★★☆☆☆
答:(1)只有遵循人的發展規律,教育才能促進人的發展。
(2)只有正確處理好內因與外因的關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才能產生積極的成效。
(3)要正確處理教育與遺傳素質、環境因素的關系,發揮各自的作用。
9.辨析教育萬能論,此框架還適合遺傳素質、環境、主觀能動性等話題。★★★☆☆
答:(1)教育萬能論對教育作用的高度評價,對認識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義。
(2)但是,把教育視為人的發展的決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3)因為人的發展并不是單純由教育決定的,而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實踐活動的結果。
(4)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主導與促進作用只是相比較而言的,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如果沒有遺傳為之提供相應生理前提,沒有環境的積極配合,沒有社會發展作為物質基礎,沒有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調動,教育要發揮它的主導與促進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10.如何把握人的發展過程中內因外因的辯證關系?★★☆☆☆
答:在同樣的智力水平與環境、教育條件下,不同的個體發展不一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個人主觀能動性不同;主觀能動性是人的發展的直接動力,是人的發展的內因,環境與教育是人的發展的外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如果學生沒有學習愿望,再好的條件,都不會對他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在教育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顯得很重要,這也是教育起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條件。
11.家庭教養方式的類型有哪些?★★☆☆☆
答:(1)過度保護型;
(2)過分干涉型;
(3)嚴厲懲罰型;
(4)溫暖理解型。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