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育的組成部分包括四個基本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道德品質教育。
2.中小學德育的具體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tǒng)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春風化雨”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教師采用畫“小紅花”、插“小紅旗”等方式來鼓勵學生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評價法。
5.陶冶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人格感化、環(huán)境陶冶和藝術陶冶等三種。
6.知,指道德認知,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包括道德知識和道德判斷兩個方面。
7.德育是指教育者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8.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教育現象,具有歷史性和階級性。
9.德育和智育不同,智育主要解決知與不知、懂與不懂的矛盾,以發(fā)展認識能力為主要任務;德育則還要解決信與不信、行與不行的矛盾。
10.德育主要以善惡來作為判斷標準,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正常非正常作為判斷標準。
1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兩者互相聯系,互相促進。
12.德育直是學校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證。
13.德育內容指的是用什么樣的政治思想、道德規(guī)范教育年輕一代的問題,是完成德育任務,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證,是德育任務的具體化。
14.德育過程中,存在著三方面的矛盾,分別是:(1)學校教育影響與一般社會影響之間的矛盾;(2)教師提出的德育目標要求和受教育者現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3)受教育者的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之間的矛盾。其中,第二對矛盾是主要矛盾。
15.德育過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為目標,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參與的教育活動過程。它由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共同構成,分別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
16.德育原則是教育者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處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關系的準則或指導思想,或稱之為德育工作的方法論。
17.德育原則和德育規(guī)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規(guī)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原則則帶有主觀色彩,是人們根據一定的需要制定或提出的。正確的原則必然反映了客觀規(guī)律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客觀規(guī)律。
18.德育途徑是指學校教育者對學生實施德育時可供選擇和利用的渠道,又稱德育組織形式。
19.榜樣一般有三種:一是教育者的示范:二是偉人及英雄模范人物的典范;三是優(yōu)秀學生的典范。
20.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對他們的整個人生具有定向和奠基的意義。
21.德育在素質教育中起到靈魂和核心的作用。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