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小學教育學全真模擬題及答案(六)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2分,共40分)
1.首先對班級授課制給予系統理論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
B.德國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
C.美國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
2.學生區別于社會上其他人的一個重要特點是( )。
A.學生的思想不成熟
B.學生以學習為主
C.學生的發育不健全
D.學生缺乏自覺性
3.由于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社會和家庭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證了青少年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他們具有明顯的( )。
A.自律意識
B.維權意識
C.自我意識
D.服務意識
4.從德育的角度來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反映的德育原則是( )。
A.導向性原則
B.編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原則
5.學生具有發展的可能性和( )。
A.潛在性
B.現實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6.下列關于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關系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側重于間接經驗的獲取與側重于直接經驗的獲取的關系
B.側重于書本公共知識的學習與側重于個人實踐知識的學習的關系
C.關注經驗的邏輯方面及關注經驗的心理方面的關系
D.注意思維與注重行動的關系
7.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 )。
A.課外活動
B.實踐活動
C.教學活動
D.班主任工作
8.教師上課必要的補充主要是通過( )。
A.布置作業
B.檢查作業
C.課外輔導
D.課后練習
9.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關鍵性的要素是( )。
A.行
B.情
C.意
D.知
10.班主任以教育目的為指導思想,以“學生守則”為基本依據,學生一個學期內在學習、勞動、生活、品行等方面進行小結與評價。這項工作是(。)。
A.建立學生檔案
B.班主任工作總結
C.班主任工作計劃
D.操行評定
11.教學的作用直接表現在( )。
A.促進教育發展
B.促進個體發展
C.促進文化發展
D.促進社會發展
12.課外活動不包括( )。
A.社會活動
B.科技活動
C.文學藝術活動
D.選修課
13.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這體現了個體的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14.青少年的身高、體重有兩個生長高峰,在這兩個高峰期內,他們的身高、體重的發展速度比平時快得多,這種現象說明他們的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15.布魯納認為,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整體結構,依此而建立的課程理論是( )。
A.百科全書式課程理論
B.盲觀性原則
C.實用主義課程理論
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16.采取一個模式,用一個標準要求學生,這根本上對教育上的( )的關系及其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所致。
A.自然性與社會性
B.受動性與能動性
C.共性與個體
D.方向性與現實性
17.歐洲中世紀的宗教神學課程和工業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課程屬于課程類別中的(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綜合課程
D.融合課程
18.學生李偉因不守紀律,又一次被帶進辦公室,當即受到班主任的訓斥:“你又違反紀律了?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你的臉皮實在太厚!你把家長請來,當面說清楚,你到底準備怎么辦?不然,從明天起,你就不要來上學了。”學生低著頭離開了辦公室。從上面例子分析,你認為要使李偉同學守紀律應采用的方法是( )。
A.說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樣示范
D.實際鍛煉
19.不屬于我國新時期中小學德育基本內容的是( )。
A.愛國主義教育
B.勞動教育
C.宗教教育
D.民主和法制教育
20.指導課程編制過程最為關鍵的準則是( )。
A.課程內容
B.課程計劃
C.課程目標
D.課程設計
最新試題:
在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