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并將其號碼寫在題干的相應位置。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馬卡連柯認為,適宜作為“教育主體”的是( )。
A.學生個體
B.學生集體
C.教師個體
D.教師集體
2、“教育有法可依,但無定法可抄”,這說明教師勞動具有( )。
A.情境性
B.創造性
C.示范性
D.個別性
3、1919年建立的將小學分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業年限為( )。
A.4年
B.6年
C.5年
D.9年
4、當代教師素質能力的集中體現是( )。
A.教師的個人修養
B.教師的專業素養
C.教師的個性品質
D.師生關系
5、教育生物起源論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祿
B.霍爾
C.利托爾諾
D.華生
6、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個性( )。
A.并不重要的時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
C.沒有效果的時期
D.最不會受外界影響的時期
7、小學生容易把“b”寫成“d”,這說明小學生的( )還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記憶能力
D.思維能力
8、17世紀英國的洛克在《教育漫話》一書中認為,“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這是( )。
A.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B.遺傳決定論的觀點
C.多因素相互作用論的觀點
D.基因決定論的觀點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思結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學記》
B.《論語》
C.《孟子》
D.《中庸》
10、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是( )。
A.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C.指導班委會工作
D.評定學生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