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并將其號碼寫在題干的相應位置。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社會上出現專門從事知識傳授活動的知識分子和專門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場所—學校,一般地說是在( )。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2、不屬于我國中小學德育的主要途徑的是( )。
A.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B.學校共青團、少先隊活動
C.班主任工作
D.體育競賽
3、國家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 )。
A.課程標準
B.課程計劃
C.教科書
D.課本
4、“拔苗助長”、“凌節而施”違背了人的身心發展的(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異性
5、在杜威看來,教學過程的實質在于( )。
A.將教材上的學科知識內化為兒童的認知結構
B.從兒童現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兒童的現有經驗向著教材所包含的邏輯經驗不斷前進和發展
C.將掌握知識、發展能力與培養品格統一起來
D.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矛盾運動
6、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
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
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
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7、主張教育的目的是“以感知覺為基礎,發展心靈中的觀念,培養能自我管理的人”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盧梭
C.裴斯泰洛齊
D.洛克
8、教育的特質是( )。
A.認識活動
B.生存活動
C.傳遞活動
D.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9、我國于1862年在北京的( )首先采用班級授課制這一教學組織形式。
A.奏定學堂
B.南洋公學
C.鄉學
D.京師同文館
10、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 )特點。
A.示范性
B.長期性
C.復雜性
D.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