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并將其號碼寫在題干的相應位置。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長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是根據人的身心發展的什么特點提出來的?( )。
A.分化與互補的協調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2、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一種( )。
A.平等關系
B.上下關系
C.道德關系
D.教育關系
3、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是( )。
A.中國進入近代社會
B.學校制度的建立
C.各級各類學校的出現
D.中國近代完備的學制系統的出現
4、北京師范大學學制研究小組于1981年在其附屬中小學開始進行的學制實驗是( )。
A.六三制
B.雙軌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5、我國嘗試編寫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教材開始于( )。
A.20世紀50年代以后
B.20世紀60年代以后
C.20世紀70年代以后
D.20世紀80年代以后
6、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 )。
A.教學計劃
B.課程標準
C.教育目的
D.教學目標
7、教育活動中兩個最活躍的因素是( )。
A.教師和學生
B.教科書和教學媒體
C.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D.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8、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 )。
A.教育方針
B.教育機智
C.教育政策
D.教育目的
9、在17世紀,對班級授課制給予了系統的理論描述和概括,從而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 )。
A.北歐的尼德蘭
B.捷克的夸美紐斯
C.法國的斯圖謨
D.德國的福祿倍爾
10、教學從其本質上講,是( )。
A.一種主體活動
B.一種實踐活動
C.一種認識活動
D.一種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