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D
【解析】中國近代完備的學制系統的出現是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
2.C
【解析】“遺傳決定論”的創始人是高爾登,他的典型論調是:“一個人的能力是由遺傳得來的,它受遺傳決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機體的形態及軀體組織受遺傳決定一樣。”
3.B
【解析】1986年4月,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義務教育法》。
4.D
【解析】目前,我國中小學教科書長期以來采用國定制。
5.B
【解析】個體身心發展是有順序的,不能違背這個順序。
6.A
【解析】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示范性特點。
7.B
【解析】課程標準不但是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而且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8.B
【解析】“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說明教學中應重視發展學生自身的能力。
9.C
【解析】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教學任務的保證。
10.C
【解析】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
11.B
【解析】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上課,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12.D
【解析】由效度的概念可知。
13.B
【解析】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活動和交往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14.D
【解析】行為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個重要外部表現,是衡量兒童認識與修養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15.A
【解析】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
16.B
【解析】學科活動是課外活動的主體。
17.A
【解析】教育合力是指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統一要求,時空上密切銜接、作用上形式互補、協調一致。形成合力,發揮教育的整體效應。即所謂三結合教育。
18.C
【解析】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論思想是基于其結構主義心理學理論而提出的。
19.D
【解析】由字面意思可知都是強調復習鞏固的,所以說在教學中要貫徹鞏固性原則。
20.B
【解析】課的類型是指根據教學任務劃分的課的種類。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
【解析】測驗主要以筆試進行,是考核、測定學生成績的基本方法。測驗的質量指標主要有效度、信度、難度與區分度。
2.ABCD
【解析】教學策略的類型有內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綜合型。
3.ABC
【解析】教育理論是基本課程,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
4.ACD
【解析】課外活動按活動的人數和規模可分為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三類。
5.ABCDE
【解析】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決定了全面發展教育的整體內容,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
6.AB
【解析】人的身心發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理的發展;二是心理的發展。
7.ACDE
【解析】幼兒與少年是不同的年齡階段,屬于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8.ABCDE
【解析】基本的教育能力素養有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了解學生及同學生交往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教育科學研究能力。
9.ABCD
【解析】復雜性、創造性、示范性和長期性是教師勞動的特點。
10.ACD
【解析】課程的基本類型有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潛在課程。
三、填空題
1.廢科舉、興學校
2.基礎教育、基本素質
3.癸卯學制
4.任務、職業角色的多重性
5.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6.提高民族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
7.表揚獎勵、操行評定
8.整理、鑒定
9.班主任評價、信息反饋
10.總結
最新試題:
在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