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D
【解析】對后世影響最大、最明確地構建教育學的是赫爾巴特。他于1806年出版了代表作《普通教育學》,1835年又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教育學講授綱要》。他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并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2.C
【解析】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狼孩的故事正是違背了個體發展的階段性。由此可知教育必須順應兒童發展的階段性。
3.C
【解析】該句是教師在教育中起主導作用的具體體現。
4.A
【解析】教師的個人效能感隨教師教齡的增長呈現出上升趨勢,因為隨著教師經驗的不斷豐富,教師的自信心也在不斷增強。
5.C
【解析】略。
6.B
【解析】主要的教學方法有練習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法。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是講授法。
7.C
【解析】對個別學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對先進生和后進生的教育,需要和集體教育結合起來。
8.D
【解析】選修課不屬于課外活動,它屬于課堂教學。
9.C
【解析】考查教育體制的含義。
10.C
【解析】略。
11.D
【解析】我國于1862年在京師同文館首先采用班級授課制這一教學組織形式。
12.D
【解析】職業角色是相對單一的,而教師職業卻具有多種角色的特點。他們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13.C
【解析】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有差別地教學。
14.A
【解析】明代以后規定八股文為科舉考試的固定格式。
15.B
【解析】經費影響著教育基礎設施的改善,師資影響教學質量,所以二者是實施義務教育最重要的條件。
二、多項選擇題
1.AD
【解析】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故其本質區別是社會性和意識性。
2.ABD
【解析】小學教育目的的主要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1)導向作用;(2)激勵作用;(3)評價作用。
3.AC
【解析】文化自身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發展對學校課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內容的豐富和課程結構的更新。
4.ABCD
【解析】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5.BCD
【解析】略。
三、填空題
1.六七歲至十一二歲的兒童
2.語言
3.主導
4.個體品德、社會思想道德
5.教育學理論
最新試題:
在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