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校課程的目的在于盡可能滿足社區、學校、學生的差異性,因而具有一定的( )
A.實際性
B.適應性
C.具體性
D.參與性
E.操作性
2.談話法可分為兩種即( )。
A.復習談話
B.總結談話
C.引導談話
D.啟發談話
E.評價談話
3.鍛煉的主要方式有( )。
A.練習
B.榜樣示范
C.委托任務
D.以誠待人
E.組織活動
4.制定課程目標的依據主要有( )。
A.對學生的研究
B.對教師的研究
C.對社會的研究
D.對學科的研究
E.對教材的研究
5.在赫爾巴特的影響下,形成了以傳統教育為中心的特點,即( )。
A.教師中心
B.教材中心
C.學生中心
D.知識中心
E.課堂中心
6.課程計劃的制定依據是( )。
A.教育目的
B.課程目標
C.培養目標
D.教學目標
E.教育體制
7.分組教學的主要類型有( )。
A.能力分組
B.成績分組
C.作業分組
D.興趣分組
E.學科分組
8.綜合課的組成一般包括( )。
A.組織教學
B.復習過渡
C.講授新教材
D.鞏固新教材
E.課外輔導
9.我國小學德育的方法主要有( )。
A.說服法
B.榜樣法
C.鍛煉法
D.陶冶法
E.實驗法
10.20世紀教育改革和發展呈現出的新特點有( )。
A.教育終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世俗化
D.教育民主化
E.教育多元化
11.群眾性活動的類型主要有( )。
A.報告和講座
B.集會
C.比賽
D.參觀訪問
E.小制作活動
12.陶冶的主要做法有( )。
A.發揚民主
B.人格感化
C.環境陶冶
D.藝術陶冶
E.文化熏陶
13.課程計劃的組成因素有( )。
A.學科設置
B.學科順序
C.課時分配
D.學年編制
E.學周安排
14.教學活動的多種形態有( )。
A.課內
B.課外
C.班級
D.小組
E.個別化
15.小學階段的課程應體現( )。
A.強制性
B.具體性
C.普及性
D.基礎性
E.發展性
16.理解教材的思維可以有兩種途徑( )。
A.由動作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B.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C.由已知到未知,不必都從感知具體事物開始
D.由已知到未知,都應從感知具體事物開始
E.由已知到已知,不都從感知具體事物開始
17.根據教學的任務可以將課分為( )。
A.新授課
B.鞏固課
C.技能課
D.演示課
E.檢查課
18.中國古代的官學內容豐富,主要包括( )。
A.書學
B.算學
C.法學
D.醫學
E.律學
19.人的教育活動與動物“教育”活動的本質區別是( )。
A.社會性
B.生產性
C.實踐性
D.意識性
E.科學性
20.按活動的規模和人數可將課外活動分為( )。
A.群眾性活動
B.科技活動
C.小組活動
D.個人活動
E.學科活動
您還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