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項選擇題
1.ABCD【解析】概念的結構包括概念名稱、概念定義、概念特征、概念實例。
2.CDE【解析】領導方式和成員情感是影響群體內聚力的因素。
3.ABD【解析】略。
4.ABCDE【解析】個性包括需要、動機、性格、氣質、興趣、理想、能力、信念、世界觀、自我意識、自我調控等。
5.C【解析】皮亞杰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階段:(1)自我中心階段(2~5歲);(2)權威階段(6~8歲);(3)可逆階段(8~10歲);(4)公正階段(11~12歲)。
6.B【解析】6~9歲是個體遵守紀律的心理發展歷程中的強化階段。
7.ABCD【解析】照本宣科形容講課、發言等死板地按照課文:講稿,沒有發揮,不生動。明顯是不成功的教學工作。
8.ABCDE【解析】教師期望效應與教師自身的因素、原有認知水平、自我意識、歸因風格以及學生的人格特征有關。
9.ABCE【解析】布魯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了反思日記、詳細描述、交流討論、行動研究四種反思方法。
10.ABCDE【解析】建立教師威信的途徑有:(1)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2)培養良好的認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儀表、風度和行為習慣的養成。(4)給學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學生的朋友與知己。
11.ABCD【解析】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在課時計劃、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后教學評價三個方面都存在差異。對教師課時計劃的分析表明,與新教師相比,專家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以學生為中心并具有預見性。
12.BCD【解析】我國心理學家馮忠良依據教育系統中傳遞的經驗內容不同,將學生的學習分為三類:(1)知識學習。(2)技能學習。(3)社會規范的學習,又稱行為規范的學習或接受。13.BCE【解析】概念形成一般要經過抽象化階段、類化階段以及辨別階段三個過程。
14.BCD【解析】從構成方式上講,個性其實是一個系統,其由三個子系統組成:個性傾向性、個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識。
15.BCE【解析】群體規范是由全體成員建立的行為準則,使大家共同期望的行為標準。其功能包括:(1)群體支柱的功能。(2)評價準則的功能。(3)行為導向的功能。
16.ABCDE【解析】創造性思維的特征有:創新性、新穎性、敏感性、靈活性、價值性、獨特性、發散性、流暢性等。
17.AC【解析】先行組織者可分為兩類:陳述性組織者和比較性組織者。
18.ABDE【解析】紐厄爾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成分有接納者、處理者、記憶和作用者。
19.BE【解析】道德動機和道德行為方式是品德中兩個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它們之間并不是一對一的簡單聯系,為了實現某一動機,一個人可以根據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為方式。同樣,一種行為方式在一個的不同時期也可能是由不同水平的動機引起的。
20.CE【解析】群體具有生產性和維持性功能。
二、填空題
1.形式訓練說(或官能說)
2.調節行動 信號交際
3.直接興趣 間接興趣
4.模象語言
5.正遷移 負遷移
6.體液 高級神經類型
7.認知一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
8.量杯實驗
9.同化
10.性格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