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解析】略。
2.×【解析】關心愛護幼兒、尊重幼兒人格是教師的義務,但不包括聽從幼兒決定。
3.√【解析】略。
4.×【解析】非言語的溝通常常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5.×【解析】幼兒間的沖突影響到幼兒社會性、人際交往,影響到其發展。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幼兒教師的觀察力主要指對幼兒直覺的、原樣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觀察能力,表現在隨機的觀察和有計劃的觀察中。
(1)在隨機觀察時,觀察能力的高低表現為教師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兒發出的動作、表情或語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作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這類觀察可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時候、任何環節發生。憑借這種能力,教師達到與幼兒的溝通,從而進行有效的指導。
(2)有計劃的觀察要求預先有擬定的觀察項目,教師根據觀察內容選擇最有代表性的場景,列出最能反映問題本質的觀察要點,然后按計劃進行觀察。既可觀察幼兒的發展水平差異,也可觀察幼兒個體發展的獨特性。觀察幼兒現有水平和不同幼兒在發展水平、速度、能力的差異,能為教師制訂教育計劃、創設教育環境、設計和指導教育活動等提供依據。幼兒發展的獨特性是幼兒個別差異的重要方面。沒有這樣的觀察和思考,教育的個性化、因人施教都是不可能的。
2.【答案要點】直接“教”的方式是指教師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的內容傳遞給幼兒。
直接“教”的優點:教育內容、方法、步驟等都按照教育目標進行了精心準備。因此,這種方式清楚明確、系統有序、省時經濟,而且教師操作起來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師,也能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如果教師在“教”之前對幼兒的情況非常了解,所講的內容適合幼兒的興趣、經驗、理解水平,并能在講的過程中注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這種直接“教”的方式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直接“教”的缺點:教師使用這種方式教育幼兒時,言語是主要的工具,教師講、幼兒聽是最常見的形式,而這一方式存在難以避免的缺點。主要有:由于幼兒缺乏知識和經驗,對言語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對“教”的內容不容易真正掌握;教師與幼兒之間難以雙向交流,容易成為教師向幼兒的單向灌輸和說教;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少,其主動性、創造性難以得到發揮。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