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二戰”后教育制度的發展呈現如下趨勢:
(1)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2.【答案要點】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有:
(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3)學生特點;
(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3.【答案要點】
(1)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群體意識。在良好班集體的形成過程中,學生的群體意識、集體榮譽感會得到大大的發展。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通過班級的集體活動和學生群體之間的交往,可使學生積累集體生活的經驗,學會交往與合作,學會對環境的適應。
(3)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體是訓練班級成員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開展活動的最好載體。
4.【答案要點】凱洛夫教育學的不足表現在如下方面:
(1)國家行政領導與學校的關系上,忽視了學校的自主性。
(2)在學校與教師的關系上,忽視了教師的自主性。
(3)在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上,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
(4)過于強調課程、教學大綱、教材的統一性、嚴肅性,忽視了它們的靈活性和不斷變革的必要性。
5.【答案要點】貫徹導向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有:
(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實現性結合起來。
五、論述題
【答案要點】班主任肩負著全面管理班級的職責,他是學校教育的中堅力量。班主任的素質直接決定班級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班集體的全體成員的整體水平,從而決定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質極為關鍵。
(1)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主帥,是班級建設的設計者。對教育對象個體來說,教師的職能可歸結為“靈魂工程師”,但對教育對象群體來說,他更多的是班集體的締造者、設計者。班主任要根據學校的整體辦學思想,在主客觀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提出相對理想的班級管理模式。
(2)班主任是班級組織的領導者。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權威、地位、職權等構成的職權影響力;二是班主任的個性特征和人格魅力,這些構成了班主任的個性影響力。良好的班集體不是自發形成的,它依賴于班主任的領導與組織,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職權影響力和個性影響力來領導和組織班級。
(3)班主任是協調班級人際關系的主導者。研究班級中的交往行為,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班主任應悉心研究班級的人際關系,指導學生的交往活動:
①要把學生作為交往的主體,研究學生的交往需要及能力的差異性,指導學生避免和解決沖突,建立積極的交往環境。
②設計內容充實、效率高的交往結構,形成一個相互滲透、交互作用的多渠道、多層次、多維度的交往網絡。
③要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間充滿信任的關系。
六、案例分析題
【答案要點】終身教育的基本思想:
(1)終身性,使每個人所受的教育都不會終止于學校教育階段,而是使其一生受到連續教育,直至生命的終結。
(2)全面性和自由性,教育和學習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人的身心所有方面的全面發展,不再是從外部強迫灌輸的,而是自由的、根據個人需要和興趣的。有機聯系的、協調性的學習化社會,每個人享有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自由地取得學習、訓練和培養自己的各種手段。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