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詞解釋
1.談話法:也叫問答法,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回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2.教學:是教育目的規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
3.美育: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他們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養的教育。
4.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教學組織形式主要研究教師是如何把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教學活動、如何分配教學時間、如何利用教學空間等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方法的運用、課程的開設等,都必須憑借和運用一定的組織形式來落實。
5.班級的目標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條件下,對培養什么樣的班集體的預定,即班集體發展的具體規格。制定班級管理目標是成功管理班級的開端,也是班級目標管理成敗的關鍵。目標越明確、恰當,管理就越有方向和動力;反之,班級管理就帶有盲目性,工作會陷于紊亂。
五、簡答題
1.學校美育的任務是:(1)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和高尚的審美情感;(2)培養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3)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為習慣。
2.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有:(1)青少年身心發展具有不均衡性;(2)青少年身心發展具有穩定性和可變性;(3)青少年身心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性。
3.(1)我國教育目的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為指導思想;(2)我國教育目的有鮮明的政治方向;(3)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4.(1)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2)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努力做“一把鑰匙開一把鎖”。(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5.
(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六、論述題
常用的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參觀法,練習法等。依據:
(1)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
(2)學科和教材的特點;
(3)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特征,知識水平;
(4)學校的環境和設備條件。
七、案例分析題
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既要講好課,會教學生,又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會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會自發的產生,是靠教師調動的,教師只會講,而不能使學生會學,還不能說全面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