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在2020年1月4日-5日進行,2019下半年高中政治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1月4日公布。
2019下半年高中政治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第二批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從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產生的哲學思想、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到現在我們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人們探討哲學已經幾千年了,也因此出現了不同的哲學流派,他們往往會抱著某個問題爭論不休,從而使得哲學領域出現“百舸爭流”的思想,但哲學家們爭來爭去,最終都要回答一個共同的基本問題,從而將思緒紛繁的哲學派別化為兩大對立的陣營,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我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課堂探究:哲學研究的問題有許多,我們能不能從中找出一個貫穿哲學發展始終的基本問題?
探究提示:哲學研究的問題有許多,如宇宙、人生、思維等,但是貫穿于哲學發展始終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思維與存在也可以用“意識和物質”兩個詞語進行替換。
教師:大家想想,你覺得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它們誰決定著誰?
2.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提問:物質和意識,誰為“第一性”?到底是誰決定誰。
根據學生們的不同回答,教師總結:我們可以發現,同學們對這個問題有兩種看法。凡是認為物質決定意識的,我們說它是唯物主義;凡是認為意識決定物質的,我們認為它是唯心主義的。這樣哲學就分成了兩大陣營。
教師追問: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我現在和大家談宇宙飛船、航空母艦、高鐵動車的時候,大家腦海中是不是會大體浮現出它們的形象啊?比如航空母艦體積非常大,可以運載飛機火箭等。這些想象就是我們哲學上說的意識。如果我現在跟秦始皇、漢武帝討論這些,他們的腦海中會有這樣的反映嗎?
從這里看,大家覺得是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呢?是誰決定誰呢?
學生回答: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教師提問:“同一性”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就是說的意識能否正確認識物質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大家的觀點是什么呢?
學生思考回答,老師點評總結:根據我們班同學的三種看法,認為意識可以正確認識物質的,屬于可知論者;凡是認為意識不能正確認識物質,屬于不可知論者。當然也有些同學是兩者觀點都有,這種同學我們把他稱為不徹底的不可知論者。
教師提問:我給大家講個故事:莊周夢蝶。
睡著了會做夢,這是一種很平常的現象。正常人都能分清夢和現實,不會把它們混淆起來。如果有誰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醒來后繼續把自己當作蝴蝶,張開雙臂整天在花叢間作飛舞狀,大家一定會認為他瘋了。然而,兩千多年前有一個名叫莊周的中國哲學家,有一回他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醒來后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問題:“究竟是剛才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呢,還是現在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了莊周?”
這么看來,莊周提出的問題貌似荒唐,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問題。這個問題便是:我們憑感官感知到的這個現象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著?莊周對此顯然是懷疑。在他看來,既然我們在夢中會把不存在的東西感覺為存在的,這就證明我們的感覺很不可靠,那么,我們在醒時所感覺到的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周圍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個錯覺,一種像夢一樣的假象。但是莊子的本意卻是由此進一步推理,得出人實際上是不可能認識這個世界的一種哲學理論。這就是不可知論。
環節三:鞏固提高
課堂練習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
A.理論與實際的關系問題 B.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
C.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 D.唯物和唯心的關系問題
2.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是( )。
A.是否承認存在決定思維 B.是否承認思維反映存在
C.是否承認世界是可以正確認識的 D.是否承認人能不能認識和改造世界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其中,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作業:課下搜集一些不同派別哲學家的一些名言,能夠體現其哲學思想。下節課和同學分享。
【答辯題目】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包括哪兩個方面的內容。
2.你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
一、考題回顧
題目:商品的基本屬性
內容
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有適當的提問環節;
(2)教學中注意師生間的交流互動,
(3)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視頻展示】多媒體播放視頻:中國各大港口進出口商品快速增長和華為手機越來越受到國外消費者的歡迎。教師提問:這些商品都有什么樣的特征?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總結】從大家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家都感受到了我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商品越來越多地受到了國外消費者的歡迎。我國的商品都是廣大勞動者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商品到底有哪些基本屬性和特征呢?下面我們進入《商品的基本屬性》的學習,一起去尋找答案。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商品的含義
【情境展示】四幅圖片:A.陽光 B.家里用的自來水 C.超市貨架上的物品 D.媽媽給我織的毛衣
【學生活動】學生積極思考,判斷某一物品是否是商品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判斷一種物品是否是商品,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必須是勞動產品。第二,必須是用于交換。
2.商品的使用價值
【活動展示】教師多媒體展示超市內各大商品的圖片,并提問學生:我們去超市購買商品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自由發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師總結】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商品的使用價值,通俗的說——有用性,商品的使用價值即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商品的質量。也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因素——物美。同時,我們也會考慮商品的價格因素,即價廉。
3.商品的價值
【情景展示】超市中不同商品,標價不一樣,普通消費品和高檔耐用品價格差距很大。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問題:這些商品為什么價格有差距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夠交換,是因為人們耗費了一定的勞動生產出來的,即人類勞動,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
環節三:鞏固提高
【活動展示】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系。
【學生活動】學生進行積極討論,學生自行判斷,并發表看法。
【教師總結】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作為商品,它必須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價值,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價值不能離開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隨機對本課重點內容進行提問。
拓展作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案例或者是物品來進行判斷是否是商品。
【答辯題目】
1.如何理解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系?
2.說說本節課你是如何導入的。
………………………………………………………………………………
一、考題回顧
題目: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我將通過展示幾幅體現少數民族特色的圖片,讓學生回答圖片表現的是哪個民族。
導入實錄:各位同學,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展示幾幅少數民族生活的圖片,大家看看圖片反映的是哪個民族呢?……同學們都認出了這幾個少數民族,看得出我國有很多的少數民族,一共55個,那我們該怎樣處理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呢?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民族平等原則
過渡:我們來一起看一組變化,尋找其中的原因。
我將展示舊西藏藏族人民受壓迫、少數民族干部數量增長和少數民族人大代表選舉的圖片。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少數民族的地位能夠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小組討論)
學生回答,因為民族平等,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
然后引出民族平等的提出依據(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都為祖國的文明做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
2.民族團結原則
過渡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是整個國家保持了和諧與穩定,各民族之間和睦共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局面呢?首先我們看一下國外的民族問題。
我將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探究俄羅斯的車臣問題的啟示,并引導學生想一想俄羅斯的民族政策。
通過小組討論的活動,從反面的例子向學生展示如果民族不團結將會有什么的惡果,并讓學生思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教師指明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總體和諧,各民族能和諧共榮,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局面?
教師小結:正是由于堅持民族團結原則,社會才會穩定,經濟才能發展,國家才能統一,為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3.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
過渡:我們已經知道,新中國實施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原則,實施這樣的原則會形成怎樣的結果呢?
我們看一下教材中西部大開發的實施。并思考:為什么會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學生回答,就是為了實現民族的共同繁榮。
多媒體展示、對比解放前的西藏生產力狀況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后西部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學生有怎樣的體會?
學生體會:確實實現了大幅度發展,生產力大大提高了。
教師引導:這就體現了我國的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西藏實現歷史性的跨越,離不開中央政府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無私援助。“十一五”規劃期間,中央對西藏投資770多億元,支援建設的項目達180個。“十二五”規劃中,中央計劃投資3300億元,支援重大建設項目計劃226個。
4.三個原則的相互關系。
同學們回顧一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進一步設問:如果三個原則缺少任何一個,將會有什么影響?學生分小組,分別討論缺少一個原則的后果。
代表發言,老師總結三個原則的關系: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實現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物質基礎。
環節三:鞏固提高
欣賞歌曲《愛我中華》,讓學生說出感受。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都知道了在處理民族關系時,我們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平等的原則,對于我們青年來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堅持此原則,為促進民族大團結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業:結合我國最近發生的新疆暴亂事件,談談你對民族團結重要性的理解,可以搜集相關資料。下節課分享。
【答辯題目】
1.如何理解民族平等原則,如今實現了嗎?
2.教學過程中你是如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
下載233網校APP,可方便及時獲取高中政治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教師資格證高中政治面試怎么考?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采取結構化+試講+答辯模式,結構化問2道問題,限時5分鐘,而后進行10分鐘試講,試講題目隨機抽取所報考學段教材上的片段內容,試講后為答辯環節,答辯環節5分鐘。
收藏本頁面,1月4日更新后可及時獲取本次高中政治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下載233網校APP,可方便及時獲取高中政治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