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第四批
一、考題回顧
題目:《地球的公轉》
注:圖片節選自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9頁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2)試講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3)講清楚太陽回歸運動。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運用復習導入法,提問:地球自轉的自轉軸是什么?回憶地球自轉的相關知識,順勢引導學生思考地球的公轉的中心是什么?地球公轉的規律是怎樣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認識概念
1.地球公轉
【教師活動】展示圖1-3-4《地球的公轉示意》。提問:
(1)地球公轉的方向?
(2)地球公轉運動中離太陽最近和最遠的月份分別是幾月?
【學生活動】觀察地圖并思考問題。
【教師總結】太陽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東,太陽公轉運動的軌跡是一個橢圓,所以離太陽最近是一月初,稱為近日點,離太陽最遠是在七月初,稱為遠日點。
2.黃赤交角
【教師活動】展示圖1-3-5《黃赤交角示意》,提問: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軌道面一致嗎?
【學生活動】同桌兩人相互交流,發表個人觀點。
【師生總結】地球自轉是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還在不停地自轉。地球公轉的軌道面稱為黃道面。地球自轉時,地軸的指向幾乎是不變的,因此就存在基本不變的赤道面。黃道面與赤道面之間存在一個交角,稱為黃赤交角。日前黃赤交角是23°26′,地軸同公轉軌道面斜交的角度為66°34′。因此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軌道面不一致。
(二)探究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教師活動】展示實驗模型—地球的公轉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模擬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直射點的移動變化,結合圖1-3-6,討論完成如下表格:
…………………………………………………………………………
一、考題回顧
題目:《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運用圖片導入法,展示現如今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現象,提問:可以采取哪些解決辦法?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要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就必須尋求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協調之路,即可持續發展之路。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認識概念
【教師活動】給學生呈現兩段鄉村發展的資料,一則是:擴大放牧增加了收入但是導致草場退化,另一則是:種植中藥使得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依舊山青水綠,提問:哪種方式合理并說出原因。
【學生活動】同桌兩人相互交流,發表個人觀點。
【教師總結】第一種是不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第二種是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因為第一種生產生產方式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掠奪后代人發展的權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什么是可持續發展?
【學生回答】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教師補充】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可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的基礎上。他所追求的目標是: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個人得到充分發展,又要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對后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
(二)探究內涵
1.發展的觀念
【教師活動】呈現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資料,引導學生思考:對于可持續發展這個議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解決策略分別是什么,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資料自我總結并交流展示結果。
【師生總結】可持續發展鼓勵經濟增長,社會經濟增長是人類共同的、普遍的權利,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應該享有發展的權利,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其社會經濟發展是第一位的,只有發展,才能解決貧富懸殊、人口激增、生態危機等危機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才能逐步實現現代化、擺脫貧困、愚昧和落后。
2.公平的觀念
【教師活動】展示近幾十年東北鶴崗的發展過程,提問:鶴崗的發展,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哪些思想?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分析總結。
【師生總結】可持續發展強調公平的觀念。首先是代際之間的公平,當代人的發展不能損害后代人發展的基礎,應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個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其次是區域之間的公平,無論是哪個國家、地區、種族、民族、性別年齡或各種文化信仰的人群,在可持續中,都應享有平等的地位。
3.環境的觀念及權利的觀念
【教師活動】呈現不同時期“世界環境日”主題,討論:“世界環境日”主題分別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哪些思想?
【學生活動】以前后桌四人為以小組,交流討論。
【師生總結】一方面,可持續發展認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彼此聯系,互為因果。既把環境保護作為他激勵追求的基本目標,又需要把建設舒適、安全、清潔、優美作為實現發展的重要目標。另一方面,可持續發展認為,在與大自然和諧的背景下,全人類都應享有過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權利;即每個人都享有在發展中合理利用資源的權利和享有清潔、安全、舒適環境的權利。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活動】探究:在生活中如何踐行可持續發展?
【學生回答】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多使用綠色的出行方式、節約資源等等。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
作業:課后搜集我國對于全球可持續發展所作出的努力。
…………………………………………………………………………
一、考題回顧
題目:《區域發展階段與人類活動》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運用設置情境導入法:教師請學生欣賞美國城市匹茲堡不同時期的城市景觀圖,結合自己的認知,按照發展時間的早晚順序進行排序,并簡述理由。
教師總結:我們前面學過地理環境具有差異性和整體性特征。差異性特征要求我們要因地制宜地對區域進行開發利用,整體性特征指導我們要合理、適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那么,在漫長的人類發展過程中我們是怎么發展的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學習新課《區域發展階段與人類活動》。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初期與成長
【教師活動】給學生展示《美國五大湖區礦產資源與鋼鐵工業分布示意圖》《北美五大湖區工業分布示意圖》和“鋼都”匹茲堡的開發紀錄片。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素材思考:在初期和成長階段,北美五大湖區工業發展基礎是什么?在兩個階段,其城市空間結構和產業布局有什么不同?人地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
【教師總結】在區域開發的初期和成長階段,都是以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為基礎,其開發規模不斷擴大;在初期階段區域內部人地關系基本協調。在這個階段,區域內往往城鎮很少,空間結構比較簡單;在區域發展的成長階段,區域內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漸趨復雜,呈現由點到面的發展局面,產業由集聚走向擴散。在這一階段,人地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出現明顯的不協調。
(二)探究轉型
【教師活動】展示《美國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人口遷移分布示意圖》,請學生并分析五大湖區人口外遷的原因,并思考該區域在轉型階段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學生活動】前后桌四人為一個小組進行5分鐘討論,教師進行巡視點撥。
【學生回答】在北美五大湖區成長階段后期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例如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加重、地價上漲,以及勞動力價格提高等,成為了“冰雪帶”和“銹蝕帶”,造成該地區人口大量南遷。
【師生總結】到了20世紀70年代后期該區域原有優勢逐漸喪失,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效益降低。區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應減弱,導致區域經濟整體呈現衰敗、萎縮狀態,并帶來高失業率、人口減少等嚴重的社會問題。區域產業必須進行調整,尋求新的發展。
(三)改進措施
【教師活動】教師出示紀錄片“知識城”匹茲堡,請學生觀看并進行思考,面對區域經濟的衰退,人們該如何“對癥下藥”?
【學生活動】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及展示。
【教師總結】區域經濟的發展大多都會走向轉型,面對問題,需要“對癥下藥”。一方面,區域經濟及企業需要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改變區域的產業結構。如運用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部門;減少無增長潛力的產業部門,大力發展增長潛力大、效益好的新興工業部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區投資環境。通過這些措施,區域又產生了新的增長活力。也是由于這些措施,到了后期北美五大湖區人地關系逐漸由緊張走向協調。
環節三:鞏固提高
結合大慶城市發展歷程,思考北美五大湖區的發展可以為大慶城市發展提供哪些參考建議?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
作業:課后搜集世界其他工業區的相關資料,以表格的方式,總結出區域發展的階段特點。
下載233網校APP,可方便及時獲取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