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26.【答案要點】本題考查中學課程這一模塊的知識,課程理論有三大理論流派,其中之一便是學科中心課程理論流派的基本觀點。
學科中心課程論的主要觀點包括:
(1)學校課程應以學科分類為基礎。
(2)學校教學以分科教學為核心。
(3)以學科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為目標。
(4)知識是課程的核心。
(5)學科專家在課程開發中起重要作用。
27.【答案要點】本題考查中學教學這一模塊的內容,教學有八大原則,其中之一便是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統一教學原則。
(1)含義: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中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授予學生科學知識,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同時結合知識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人生觀、科學世界觀的教育。
(2)基本要求:第一,教師要確保教學的科學性;第二,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第三,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第四,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素質。
28.【答案要點】本題考查中學生發展心理模塊的內容。
人格有以下特征:
(1)人格的整體性。人具有多種心理成分和特質,如能力、氣質、性格、意志、才智、情緒、愿望、價值觀和習慣等,它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聯系并整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2)人格的穩定性。人格的穩定性是指個體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時間和空間的一致性。
(3)人格的獨特性。人格的獨特性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和行為是各不相同的。人們在人格上的獨特性或差異性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個性”。
(4)人格的社會性。人格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是社會人特有的。不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對個體有不同的影響,使人格帶有明顯的社會性。
29.【答案要點】本題考查中學德育模塊的內容。
通常來說,品德主要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種心理成分構成。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包括:
(1)倫理道德發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個中學階段,學生的品德迅速發展,處于倫理形成時期。倫理是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和處理這些關系的規則,它是道德關系的概括。
①形成道德信念與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識增強;③道德行為習慣逐步鞏固;④品德結構更為完善。
(2)品德發展由動蕩向成熟過渡。
①初中階段品德發展具有動蕩性;②高中階段品德發展趨向成熟。
四、材料分析題
30.【答案要點】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體現了以下德育的原則:(1)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2)因材施教原則。(3)導向性原則。
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體現了以下德育的方法:(1)說服教育法。(2)實踐鍛煉法。(3)表揚與批評相結合的方法。
31.【答案要點】材料中這位老師的做法不正確。
(1)忽視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以及想象力的培養。
(2)忽視學生認知方式的差異性,有的學生是沉思型的,有的學生是沖動型的,但認知方式是沒有好壞之分的。
(3)忽視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打消了學生主動學習、思考的積極性。
(4)忽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世界。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是有經驗的主體,是帶著經驗走進教室的。
啟發:
(1)教學過程中應破除知識中心的觀念,不能盲目迷信知識,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
(2)教學評價要以發展性的評價和激勵性的評價為主。
(3)樹立新的教師觀。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生一起探尋真理等,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4)樹立新的學生觀,學生是有差異的,有潛能的,要做到相信學生,因材施教。
(5)樹立新的師生觀,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做到尊重學生,講求民主。
(6)應該多注重教學過程而不是教學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