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寫作能力(一)
——寫作能力概述
根據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的要求,《中學綜合素質》寫作能力這一節需要掌握文體知識,能根據需要按照選定的文體寫作。
一、寫作基礎知識
1.文體知識
文體分為文學體裁和文章體裁。其中文學體裁包括詩歌、小說、戲劇、散文。文章體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演講稿。
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可能涉及的文體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三種。綜合素質寫作要求應試者“能根據需要按照選定的文體寫作”,實戰中以議論文為主。
2.常用修辭手法
下表中列出了常用修辭手法的釋義和例子,在各類文章寫作中的使用非常廣泛。綜合素質寫作以議論文為主,常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來證明論點。常常會運用到對比、引用、比喻等修辭手法,以達到說理充分、文辭優美的效果。
二、如何提升寫作能力
寫作源自于生活,源自于一個人對生活的情感和思考。寫作能力是一個人多方面能力的綜合體現,提升寫作能力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長時間的積累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綜合素質寫作要求應試者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就給定的材料或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章要求觀點明確、邏輯清晰、語言流暢。這顯然不是單靠臨場發揮就能完成的。提升寫作能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努力:
1.積累寫作素材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強大動力。形成了對寫作的興趣.產生“想寫點什么”的想法后,只要平時積累的素材夠豐富,一般都能寫出較好的文章。“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都體現了素材積累對于寫作的重要作用。這種積累,可以是已有的文學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和思考。比如,茅盾寫作《白楊禮贊》,就是基于對白楊的深入觀察,將白楊與其他樹木進行對比,概括出白楊的特點及其象征意義而創作出來的。綜合素質寫作的材料或話題通常都很貼近生活實際.如果在平時有與之對應的觀察和思考,考場上寫作起來一定能得心應手。
2.豐富寫作語言
寫作語言貧乏,是初學寫作的常見問題。要豐富寫作語言。就要掌握常用的修辭手法.這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會專門講解相關知識。此外,平時可以多背誦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綜合素質寫作以議論文為主.議論文行文過程中常用道理論證和事實論證,名人名言、詩文典故、名人事跡的使用非常廣泛。比如.《談骨氣》中引用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很好地闡釋了大丈夫的英雄氣概,即所謂骨氣。又如,我們在寫讀書的重要性的時候,可以引用莎士比亞的名言:“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3.訓練寫作能力
清代唐彪曾這樣說:“諺云‘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讀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經常進行認真的練習,這樣才能逐漸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機關”。另外,要重視修改文章,對文章每一次的修改,都是找到不足.彌補寫作思維的過程。這種提高,往往比正面學習寫作知識提高得要快。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才寫就了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紅樓夢》。綜合素質考試中的寫作時間相對較寬裕,考場上可以先打一遍草稿,著重修改下開頭與結尾,檢查修改病句和錯別字,然后工整地謄寫,對于提高分數是很有幫助的。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
通關必看:2017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提前備考有妙招,233網校匯聚教師資格經驗豐富講師,為廣大考生打造一次通關備考秘籍,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