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題(共3道大題,每道大題14分)
30.材料:
鄭老師剛接手四(1)班時,大家都為她捏了一把汗,因為這是一個令老師們都頭疼的班。
接手后,鄭老師對學生進行了分析,發現這個班的學生并不都差,主要是士氣較低,于是,鄭老師協同其他任課教師通過班會課、“課前三分鐘”等引導學生開展“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價的”“一定要爭氣”“做最好的自己”等系列自我激勵的教育活動。慢慢地,四(1)班的士氣有所好轉。
鄭老師讓任課教師經常反饋學生的進步,并把“記錄每天的進步”作為學生必須完成的家庭作業。此外,她還開展了諸如“我給你找優點”等班級活動。兩個月下來,鄭老師為學生制作的“進步天天見”的冊子寫得滿滿的。
但是,仍有5名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緩慢。鄭老師對學生說:“你們要對自己有信心,我的這種方法用了很多年了,其他學生都能有進步,對你們也一定管用。”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鄭老師的教育行為。
首先,鄭老師的行為踐行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具有巨大發展潛能,處在發展過程中。材料中,鄭老師相信學生并不差,并且耐心幫助學生找到自信。
其次,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具有其自身獨特性。材料中,老師舉辦的”我給你找優點“活動就是發現且尊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的體現。
再次,學生是獨立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材料中,鄭老師積極引導學生發現自我價值并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的成績得到提高。
總之,鄭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充分踐行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31.材料:
下面是班主任陳老師在小辰的師生“悄悄話”本上的部分留言:
4月6日:今天你怎么遲到了呢?你解釋說是起床晚了。晚上睡覺時,把鬧鐘調好,老師相信你以后絕不會遲到了!
4月9日:今天語文課上,你精彩的發言贏得了陣陣掌聲,真棒!
4月13日:我發現你最近總是悶悶不樂, 上課聽講注意力也不太集中,有什么心事,可以告訴我嗎?
4月15日:你最近學習有進步哦!老師還要為你能幫助生病的曉君點個大大的贊!
4月19日:在大掃除活動中,你主動要求擦窗戶,擦得真干凈。你在家也準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4月23日:班級的圖書角里多了幾本新書,老師一看,原來是你捐的。你真是個熱
愛班集體的好學生!
4月30日:哇,你還會跳街舞!你今天在班會上的展示讓大家刮目相看,老師也要向你學習,培養不同的興趣!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陳老師的教育行為。
首先,陳老師做到了愛國守法。要求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材料中,陳老師盡職盡責地關心愛護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履行了教師的職責權利。
其次,陳老師做到了愛崗敬業。要求教師勤懇敬業,對工作高度負責。材料中,陳老師細心觀察學生的舉動,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體現了敬業認真的職業道德規范。
其次,陳老師做到了關愛學生。要求教師尊重學生人格,做學生良師益友。材料中,陳老師就像是學生的朋友一般給予陪伴、支持、 鼓勵,體現了關愛學生的職業道德規范。
再次,陳老師做到了教書育人。要求教師遵循教育規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材料中,面對學生不足之處,老師耐心教導,誨人不倦,面對學生良好行為,陳老師予以肯定。體現了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規范。
總之,陳老師的行為充分踐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好老師。
32.材料:
我們的中醫很了不起,用風和氣的原理解釋人的身體,關于風和氣,描述最早也最文學的是莊子,“大塊噫氣,其名為風”。風是無形狀的,我們走在曠野里,被風簇擁著,那是身體的感覺。風吹皺一池春水,那是水的響應。風也是無聲的,我們聽到的聲音,風聲鶴唳,冷風嗖嗖,狂風怒號,是風碰到了東西,摩擦碰撞引發的動靜。風碰到實的、虛的東西,發出的音樂是不一樣的,有些如擊鼓,有些如拿捏笛簫,有些如撩撥琴瑟,有些簡陋的就是喇叭嘖吶。
風協調著世間的萬物。和諧了,則風和日麗,風調雨順。風遇到梗阻,風云突變就會出問題。小一點的問題如臺風、龍卷風、颶風,夾帶著沙塵暴。大的問題如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氣候出現異常,大旱、大澇、酷暑、奇寒。有人類歷史以來,大環境沒有什么變化,日月星辰,風云雷電,大江大海,基本還是老樣子,中間出現的局部問題,往往是人類自釀的苦酒。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個小地球,也可以叫小宇宙。一個人起早貪黑地忙碌就是地球在一天一天自轉。我們的身體被風內控著,意氣風發,神清氣爽,滿面春風甚至趾高氣揚,都是風在體內運行正常的形態。風行不暢,麻煩就來了。風在“竅”處遇阻,會打嗝,放屁。風滯在經脈上,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包括痛風這些病狀就出現了,這些都是小麻煩,“中風”就復雜了,僅是風行不暢,是風控制不了身體的局面了。中風的初級階段頭暈、眩暈、肢體麻木,高級階段的惡果就不用我說了。
一個老中醫告訴過我兩句順口溜,一句是“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指的就是風在體內的運行原理。另一句是“有病沒病,防風通圣”,“防風通圣丸”是老方劑,如今已是中成藥,很普通,很便宜,二三塊錢就給一大包。藥普通,效果卻神奇,有病治病,沒病調理身子。
風和氣不僅是生理的,還連著心理。喜怒哀樂是生理的,但和心理糾纏在一起。心安理得,心澄意遠,也是這一層意思。生理和心理是“意識”的基礎,說地基也行。意識的俗稱叫念頭。一個人從早晨醒來第一個念頭計算起,到晚上睡著之前最后一個念頭(把“夢想”排除在外),一天之中要生出多少“雜念”?主動的,被迫的,潛意識的,下意識的,恐怕再細心的人也不便統計出來。這些念頭串聯在一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人活一輩子活啥呀,就是活這些念頭。萬念俱灰是形容一個人活夠了,活煩了。故此,儒家才強調明心見性,修心養性。道家不僅修心,連身子骨都修。儒和道兩家都是圍繞著一個人的“萬念”去修,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修身養性是內裝修,但內裝修妥帖了,還要有所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如果一輩子碌碌無為,應該是最大的憾事。
——(摘編自穆濤《先前的風氣》)
(1)文中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如何理解這—”風在體內的運行原理“?請簡要概括。(4分)
(2)圍繞中醫的“風”和“氣”,文章展開了哪些論述?請簡要分析。(10分)
首段開門見山統領全文,引出下文“風” “氣”對人體的影響。第二三自然段則是運用舉例、排比等手法集中論述風的各類形態和風對世間萬物的協調作用。第四一七自然段呼應首段,論述了“風”“氣”運行對人的作用與影響。說明“風”‘氣“內控著我們身體生理和心理兩大部分,如果其運行順暢,我們則會感到意氣風發、神清氣爽,但如果通行不暢,則會出現諸多病癥,甚至危及生命。最后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需修身養性,重視身體內在,明白理通”風“”氣“對身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