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師資格《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全真試卷及解析(8)
一、單項選擇題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出自( )
A.《學記》
B.《師說》
C.《論語》
D.《春秋》
2.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性,應做到( )
A.循序漸進
B.因材施教
C.教學相長
D.防微杜漸
3.“如果給我一打嬰兒,我保證能夠任意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一類人,或者醫生、律師、商人和領導者,甚至于乞丐和盜賊”。這句話的作者是( )。
A.華生
B.洛克
C.柯爾伯格
D.皮亞杰
4.廣義的教學,包括所有( )的共同活動。
A.教與學
B.教師與教師
C.人與人
D.學與學生
5.使學生形成新的人生觀、自然觀,認識與自然關系的美與惡,人與自然的交往行為,體現 了學校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態功能
6.思想品德培養是從學生的( )出發的。
A.認識
B.情感
C.行動
D.實際
7.“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這是充分運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 )。
A.陶冶教育
B.榜樣示范
C.實際鍛煉
D.品德評價
8.袁老師中途接手小學三年級3班的班主任,有幾個學生經常缺交數學作業,經過了解,發現只要題目難一點或運算量大一點,這幾個同學就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不僅如此,在各項活動 中會有一些同學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話,可在全班進行( )。
A.積極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質的培養
C.人際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9.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后,老師和家長給予表揚和鼓勵,這符合桑代克學習規律中的( )。
A.準備律
B.練習律
C.動機律
D.效果律
10.當人們在觀察某個人時。某~品質在觀察者看來是極為突出的.從而對這種突出的品質有了清晰明顯的知覺并掩蓋了對其余品質的知覺。這種現象稱為( )。
A.投射效應
B.暈輪效應
C.皮格瑪利翁效應
D.首因效應
11.下列屬于意志行動的是( )。
A.吹口哨
B.背誦課文
C.搖頭晃腦
D.膝跳反射
12.下列情境中代表內在動機的情境是( )。
A.語文課上小李做數學作業
B.王老師對張華的單詞測驗成績表示滿意
C.校長在全校大會上宣布三好學生名單
D.陳英每天獨自讀幾小時文學名著
13.學生的說謊、偷竊和欺騙等屬于( )。
A.情緒沖動
B.性格障礙
C.情緒適應困難
D.行為障礙
14.提出情緒輔導方法的心理學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納
C.雅各布松
D.埃利斯
15.小敏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學習一直非常努力,成績名列前茅。在~節自習課上,她遇到
一道數學計算試題。半節課過去了還沒做出來,正著急時,忽然聽到有個同學說:“她越來越笨了。”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說自己吧,然后就不斷地想自己是不是變笨了。從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別人說什么,而且總覺得在說自己,非常難受,后來朋友跟她開玩笑也耿耿于懷。整天被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占著腦子,亂糟糟的,頭都快炸了。你認為,小敏同學的心理問題是中小學生常見( )。
A.焦慮癥
B.恐懼癥
C.強迫癥
D.抑郁癥
16.聯合群體的成員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動,但活動還( )。
A.只具有個人的意義
B.只有小集團意義
C.依賴興趣的作用
D.沒有政治意義 17.我國現在實行的義務教育的年限是( )。
A.6年
B.5年
C.8年
D.9年
18.影響著群體與每個成員行為發展變化的力量的總和就是( )。
A.群體壓力
B.群體動力
C.群體凝聚力
D.群體規范
19.課堂導入方式多種多樣。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習的需要,選講聯系緊密的故事片段,收寓教于趣中。
A.直觀導入
B.故事導入
C.事例導入
D.懸念導入
20.人格結構中的核心成分是( )。
A.能力
B.氣質
C.態度
D.性格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