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注冊233網校會員,領取教師資格證備考新人大禮包!點擊注冊>> |
幼兒教師資格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精髓:幼兒觀察的發展
(一)觀察概念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是知覺的高級形態。
(二)幼兒觀察力的發展
1.目的性加強: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觀察的目的性逐漸加強。學前初期幼兒常常不能進行自覺的、有意識的觀察。特別是小班的幼兒,在觀察過程中常常會忘掉觀察任務。中、大班幼兒觀察的目的性有所提高,他們能夠按照成人規定的觀察任務進行觀察。任務越具體,幼兒觀察的目的就越明確,觀察的效果就越好。
2.持續性延長:學前兒童,特別是小班孩子的觀察常常不能持久,很容易轉移注意的方向和對象,到中班,特別是大班,幼兒的觀察時間才能逐漸增加。如在一個實驗里,3、4歲兒童觀察圖片的時間只有6分8秒,5歲增加到7分6秒,6歲可達12分3秒。
3.細致性增加:幼兒的觀察一般是籠統的,看得不細致是幼兒的特點和突出問題。如幼兒觀察時,只看事物的表面和明顯較大的部分,而不去看事物較隱蔽的、細致的特征;只看事物的輪廓,不看內在的關系。學習活動要求觀察要精細,經過系統的培養,幼兒觀察的細致性能夠有所提升。
4.概括性提高:學前初期幼兒觀察時,常常不能把事物的各個方面聯系起來考查,因而也不能發現各事物或事物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
5.觀察方法的形成:幼兒知覺發展的另一方面,是觀察方法的形成。幼兒的觀察,是以依賴于外部的動作,向以視覺為主的內心的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時從跳躍式、無序的,逐漸向有序的觀察發展。幼兒掌握觀察方法,需要教師指導和培養。
(三)幼兒觀察能力發展的策略
(1)創設觀察的條件,激發觀察的興趣
興趣是孩子觀察的動力,只有對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年齡較小的孩子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容易使他們對周圍事物產生興趣,特別是符合孩子需求的東西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教師要根據孩子的這一特點,激發孩子觀察事物的興趣并形成他們喜歡觀察、勤于觀察的良好習慣。
(2)確定認知目的,提高觀察的實效性
觀察活動的效果,取決于觀察目的是否明確。如果目的明確,幼兒觀察時積極性就高,針對性就強,對觀察對象的感知就比較完整、清晰。反之,幼兒就會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觀察時首先提明確的目的,使幼兒能有的放矢,提高效果。
(3)教給認識方法,提高觀察的準確性
首先,教師要教給幼兒按順序觀察: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從里到外或從外到里等。
其次,教師要教給幼兒對同類事物進行對比性觀察。
最后,教師要教給幼兒從各種角度進行觀察,讓幼兒體驗正面觀察與側面觀察有什么不同;高處觀察與低處觀察有什么不同;近處觀察與遠處觀察有什么不同等。
(4)發揮認知聯想,提高觀察的深刻性
幼兒在觀察中,往往就事論事,不會調動已有的知識來深入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教師應鼓勵幼兒依據觀察的事物充分聯想,并運用已有的知識,進一步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
下載233網校APP,免費獲取教師資格證高頻考點電子書!
小編推薦: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點精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