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注冊233網校會員,領取教師資格證備考新人大禮包!點擊注冊>> |
幼兒教師資格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精髓:幼兒想象的特點
1.以無意想象為主,有意想象開始發展
(1)以無意想象為主
①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確;
幼兒想象的產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想象活動不能指向予一定的目的,如,他(她)拿到什么東西,就想象可以用來干什么,拿起小竹竿,才想象成它是一匹小馬,可以進行騎馬活動。
②想象的主題易受外界的干擾而變化;
幼兒初期的孩子,想象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堅持下去。很容易從一個主題轉換到另一個主題。這主要是由幼兒初期孩子的直覺行動性思維決定的。如:在游戲中,孩子一會兒當服務員,一會兒又去當老師。在畫畫中也如此。一會兒畫樹,看到別人畫兔子,他又去畫兔子吃蘿卜。想象主題極不穩定,易受干擾而變化。
③想象過程受興趣和情緒的影響。
幼兒在想象過程中常表現出很強的興趣性和情緒性。情緒高漲時,幼兒想象就活躍,不斷出現新的想象結果。如“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本應以小雞被老鷹抓走而告終,可孩子們同情小雞,又產生這樣的想象:雞媽媽和雞爸爸趕來,把老鷹啄死,救回了小雞。
另外,興趣也影響孩子的想象。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和學習,他就會長時間去想象,專注于這個活動;面對不感興趣的活動,則缺乏想象,往往是消極地應付或遠離這項活動。
(2)有意想象開始發展
中班以后,幼兒的想象已具有一定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大班以后,幼兒的想象還有了他們本身的獨立性。如通過老師對故事前半部分的描述,幼兒會有意想象,續編故事的結尾。續編故事體現出孩子已有明確的想象目的,想象的有意性開始發展了,而且想象的內容也日益豐富。大班以后,幼兒的想象還有了他們本身的獨立性。如對神話故事的看法。有的孩子在聽了神話故事后,會為主人公的命運擔心,害怕不安全,而有的小朋友則會說“不用怕,這故事是假的”。這表明他們對想象內容有了一定的評價。從中不難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受到教育的影響,幼兒想象的有意性開始發展,并逐步豐富。
2.再造想象為主,創造想象開始發展
(1)再造想象為主
整個幼兒時期,幼兒是以再造想象為主的。表現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復制性和模仿性。有研究者把幼兒的再造想象從內容上分為五類:
(2)創造想象開始發展
到了幼兒中期,在教育的影響下,再造想象中開始出現創造性的成分。如畫了大輪船以后,會在旁邊畫上幾條小魚;在畫了節日的大燈籠后,會在旁邊添幾個氣球。有時,幼兒也會有一些富有創造性的作品。對于幼兒已萌發出的非常可喜的創造因素,老師要給以保護、鼓勵,并創造條件促使幼兒創造性想象發展。
3.想象有時和現實混淆
幼兒時期,幼兒感知分化發展不足,往往意識不到事物的異同,察覺不到事物的差別。且由于幼兒認識水平不高,常將想象的東西和現實進行混淆。這表現在三個方面:
(1)把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已經得到。如看到別人有漂亮的娃娃,會說自己也有,其實沒有。
(2)把希望發生的事情當成已發生的事情來描述,如聽鄰居講去公園玩,自己想象自己也去了,并且把玩的過程告訴其他幼兒。
(3)在參加游戲或欣賞文藝作品時,往往身臨其境,與角色產生同樣的情緒反應。如老師扮演老虎要吃掉扮演兔子的小朋友,小朋友就哭了起來:“你是老師,怎么能吃人呢!”。
下載233網校APP,免費獲取教師資格證高頻考點電子書!
小編推薦: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點精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