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解析】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2、C【解析】我國法定的教師節是每年的9月10日。
3、A【解析】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規定,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
4、C【解析】《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第三章職責與任務:
第八條全面了解班級內每一個學生,深入分析學生思想、心理、學習、生活狀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人格。采取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九條認真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維護班級良好秩序,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營造民主和諧、團結互助、健康向上的集體氛圍。指導班委會和團隊工作。
第十條組織、指導開展班會、團隊會(日)、文體娛樂、社會實踐、春(秋)游等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第十一條組織做好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導學生認真記載成長記錄,實事求是地評定學生操行,向學校提出獎懲建議。
第十二條經常與任課教師和其他教職員工溝通,主動與學生家長、學生所在社區聯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5、D【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說明教師“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的重要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規定教師應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B【解析】在履行教育教學義務的活動中,教師必須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最主要、最基本的是要堅持教書育人。《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規定教師應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7、C【解析】《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規定教師應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8、D【解析】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唐中期書籍記載了制成火藥的方法。唐末運用于軍事。南宋時發明“突火槍”,l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火藥的發明和傳播,改變了中世紀的戰爭模式,是軍事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漢民族對世界文明的杰出貢獻之一。時期:東漢,發明者:蔡倫,發明地點:洛陽。
活字印刷術開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北宋平民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后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
指南針是戰國時人們制作出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用磁石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針。北宋指南針運用于航海。13世紀傳人阿拉伯和歐洲。指南針的發明和傳播,為歐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9、C【解析】中國的書法字體主要有篆書、隸書、行書、楷書、草書。
10、A【解析】在鄉試、會試、殿試中的第一名分別稱解元、會元、狀元。
11、B【解析】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后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永樂大典》編纂于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永樂大典》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0,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12、D【解析】作家作品完全對應的一項是D項。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小說大家。小說代表作有長篇《老張的哲學》《趙子日》《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饑荒》三部)《鼓書藝人》《茶館》等;短篇《月牙兒》《斷魂槍》等。
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鄭州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當代詩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說家,畢業于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魏巍原名魏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參加八路軍,l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底,奔赴朝鮮前線,和志愿軍一起生活、戰斗。回國后發表了一批文藝通訊,其中《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國引起了廣泛影響。從此,“最可愛的人”成了志愿軍的代名詞。l978年,創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題材長篇小說《東方》,于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2008年8月逝世。
13、C【解析】從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或結論出發,推論出個別的或特殊的結論的思維方法是演繹。
14、A【解析】趙樹理(1906--1970年)。解放區文學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說多取材于北方的農村生活,表現新舊交替時代中農民思想意識的變化和新舊思想的斗爭,在結構上吸收了傳統小說、評書的特點,語言通俗生動,幽默有趣,給人以輕松之感。小說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結婚》,中篇《李有才板話》,長篇《李家莊的變遷》。
15、A【解析】莎士比亞的劇作是歐洲戲劇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其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悲劇《羅密歐與朱麗n-t));喜劇作品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等。
同類試題推薦:
10天掌握90%考點>>倒計時"教師資格統考"精準輔導,點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