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清末民初的中國已出現許多幼兒教育機構,這些機構大多是分布在各大中城市,為上層社會服務。陶行知批評它們存在三大弊病,即“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
2.B[解析]“恩物”是福祿貝爾為兒童設計的一系列活動玩具。
3.B[解析]癸卯學制規定我國幼兒教育機構的名稱為蒙養院。
4.D[解析]對幼兒進行美育,是要培養其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5.B[解析]幼兒的社會化過程實現需要幼兒個體的親身參與,通過自身的社會化過程來實現其社會發展。
6.D[解析]幼兒全面發展教育要以幼兒身心發展的現實和可能為前提。
7.B[解析]略。
8.B[解析]體育游戲活動不但是適合學前兒童特點的活動形式,而且也是促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最好活動形式。
9.D[解析]幼兒入學后的適應性問題主要表現為身體方面的睡眠不足、身體疲勞、體重下降等現象;心理方面的精神負擔重、心理壓力大、情緒低落等現象;社會性方面的人際交往不良、人際關系緊張等。經常感冒屬于疾病范疇,不屬于適應性問題。
10.C[解析]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現在入學后對新的人際環境的適應上。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1)我國幼兒園的性質
社會制度的性質決定了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機構的性質。我國幼兒園的性質是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同時為幼兒家長安心參加工作提供便利。(2)我國幼兒園的任務
①幼兒園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
②幼兒園為家長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2.[答案要點]幼兒體育是為了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而實施的教育。在其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1)注重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2)重視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態度;(3)專門的體育活動與日常活動相結合;(4)注意體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方式。
3.[答案要點](1)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2)積極性原則;(3)發展性原則;(4)直觀性原則;(5)活動性原則;(6)靈活性原則;(7)啟發性原則;(8)趣味性原則;(9)教師主導與幼兒積極性相結合。
4.[答案要點](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障常識,學習保護自己;(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