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述題
兒童身心發展有哪些規律?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怎樣遵循這些規律?
【參考答案】兒童身心發展主要遵循以下四個規律:
(1)兒童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和階段性
首先,兒童身心發展是有順序的:人從出生到成人,其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過程,具有一定的順序。
其次,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經歷乳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幾個階段。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的 不同特征。以思維為例,童年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少年期則以抽象思維為主,能進行理論邏輯推斷。階段性還表現為各 個階段是互相銜接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前一個階段的延續,又是后一個階段的準備。
由于兒童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所以決定了教育工作也要有 順序性。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進行,要“循序漸進”,不能“揠苗助長”。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則要求教育 必須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特點,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
(2)兒童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兒童身心發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時期發展速度不相同。例如,身高體重出生后一年發展 最快,以后緩慢,到青春期又高速發展。二是不同方面發展的不平衡性,有些方面在較早階段就能達到較高水平;有些方面則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覺、知覺在少年 期之前已發展到相當水平,而邏輯思維要到青年期才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對教育的啟示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善于抓住兒童身心發展 各個方面的成熟期和關鍵期,不失時機地進行教育,這樣能夠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效果。
(3)兒童身心發展具有穩定性和可變性
兒童身心發展的穩定性:指在一定社會和教育條件下,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順序、年齡特征和變化速度等大體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兒童身心發展還具 有可變性:身心發展的穩定性只是相對的,在社會條件或教育條件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同一年齡階段的兒童,其身心發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樣。一方面教師要看到 兒童身心發展的穩定性,把它作為施教的出發點和依據;另一方面教師同時還要看到兒童身心發展的可變性,盡量創造良好的社會和教育條件,充分挖掘潛力,使之 更快更好地發展。
(4)兒童身心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性
兒童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是指即使處于同一年齡階段的兒童,由于每個兒童的遺傳素質不同,環境影響和教育不同,所以他們的身心發展的速度和水平也會因人而異,表
現出個別差異性。
兒童身心發展的個體差異性要求教師首先要正確看待每個兒童的特點或差異,其次要做到因材施教,長善救失。
四、材料分析題
小張和小李是育紅幼兒園的兩個老師,他們分別是中三班的主班和配班教師,平時小張對小朋友們要求十分嚴格,對幼兒的錯誤進行及時的批評指正,盡職盡責, 經常跟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與需要,增加對幼兒的了解。小李老師則對幼兒們沒有什么要求,只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孩子們不會打鬧,順利進行課堂 教學活動。因此,經常遷就哄讓幼兒。每次問及到幼兒最喜歡哪個老師,幼兒們都會說最喜歡小李老師。
你認為幼兒評價小李老師客觀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1)評價是一種手段,旨在通過評價,使教師看到自己的成功之舉和不足之處。以便及時調整工作目標和進程,優化教學過程,明確努力方向,對 于激發教師發揚優勢,克服缺點,增強工作責任心和積極性,提高教育質量不無裨益。(2)幼兒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直接對象,他們與教師接觸的機會較多,應 該最有發言權。材料中,幼兒被問及喜歡哪位教師,說明幼兒參與到評教工作。但是,由于幼兒年齡還小,認識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較差,考慮欠妥,因此,他們 沒有能力對教師的各方面教學行為做出一個合理、科學、恰當的評價,甚至往往出現“倒掛”的現象,一旦哪位教師對幼兒要求比較高,幼兒就認定老師是壞老師, 普遍不受歡迎;而如果教師對幼兒放松要求,時時處處遷就忍讓,對幼兒不負責任,反被說成是“好教師”,深受喜歡。(3)學校組織評教時,不能盲目追求“時 髦”效應,嘩眾取寵,注重形式,否則評教就會偏離正確的軌道和方向,不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挫傷大部分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五、活動設計題
數字是我們日常生活經常使用的計量工具,請你以“數字6”為教學材料,設計一個中班的教學活動,寫出活動名稱、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并設計活動過程。
要求如下:
從日常生活中和幼兒的經驗引發教學內容,運用游戲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突出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幫助幼兒習得經驗、知識的同時,重視幼兒情緒、態度、能力的培養。
【參考答案】
中班數學:認識數字“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數字“6”,知道它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
(2)引導幼兒通過操作、目測等正確感知6以內的數量,鞏固對6以內數字的認識。
(3)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其動手操作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投影儀一臺,“動物園”幻燈片若干張,錄音機一臺,音樂磁帶一盒,數字卡片若干張。
學具:第一組,印有數字的作業紙人手一份,油畫棒若干盒;第二組,數字紙卡人手一份,實物印章每人一個;第三組,實物圖片人手一份,油畫棒若干盒,數字卡片若干張。有點卡標記的信箱三個,貼有不同數字的信封人手一個,1—6小數卡人手1份,小玩具若干。
(2)環境布置幼兒坐在地毯上成半圓形,每人面前放一個小盤子(盤內1—6個小數卡若干,玩具若干),幼兒后面搭建“數的王國”,用大型積木搭三個門洞,分別標有數字“1、2、3”。
活動過程:
(1)集體嘗試活動設置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一封信)師:今天啊,老師收到了一封數字王國的國王寫給我們中(1)班小朋友的信。(教師讀信)師:我們一起開汽車去動物園,好不好?(音樂聲,幼兒做開汽車的動作)出示幻燈片(一),到達“動物園”。
嘗試一:分別出示幻燈片(二)、(三),請幼兒目測動物數量,鞏固對數字“4”、“5”的認識。師:我們到了××館,它們有幾只?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請小朋友從小盤內試著取出相應的數字。
嘗試二:出示幻燈片(四),請幼兒目測動物數量,認識數字“6”。師:它們有幾只?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出示數字“6”)“6像什么呢?”請小朋友從盤中找出數字“6”,集體認讀數字“6”。請幼兒討論講述“6”還可以表示什么?
嘗試三:游戲“看數取物”。師:這是數字幾?(出示數卡)請小朋友從小盤內試著拿出相同數量的玩具,邊拿邊說:1、2、3…×個玩具和數字×做朋友。教師引導幼兒反復練習。師:現在我們到數字王國去玩好不好?
(2)小組活動介紹每組的游戲內容及規則。
師:小朋友看,數字王國有三個進口,分別為1號門、2號門、3號門。每個門內都有一組游戲。
第一組看數字做點卡。
師:請小朋友先看清數字是幾,再畫圓點,邊畫邊說:1、2、3……數字×和×個圓點做朋友。
第二組看數字印圖形。
師:請小朋友先看上面的數字是幾,就在旁邊的格子里印幾個實物圖形,邊印邊說:1、2、3……×個圖形和數字×做朋友。
第三組看實物貼數字。
師:先看卡片有幾個什么,再把能表示它的數字貼在上面的格子里,邊貼邊說×個什么數字和數字×做朋友。
請幼兒自由選擇一組游戲,隨歡快的音樂聲進入作業區。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邊操作邊講述,檢查操作過程及結果。
(3)活動評價(師生互評)
①展示個別幼兒的操作卡片,集體進行評價,表揚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
②教師小結活動情況。
③以“寄信”結束活動。師:小朋友想不想和數字娃娃交朋友呢?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信封,請你們把自己做的寄給它們好不好?幼兒粘貼,教師講解寄法:請 小朋友先試著在信箱上找到信封上數的好朋友,再把信放到相對應的信箱里,邊放邊說:數字×和×個圓點做朋友,這樣信就能寄出去。幼兒逐一“寄信”,走出教 室,結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都可進行這類活動教育。幼兒只有在不斷的情緒體驗中,才能形成正確的觀念。
通關必看:2017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提前備考有妙招,233網校匯聚教師資格經驗豐富講師,為廣大考生打造一次通關備考秘籍,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