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題
1. 教育制度的發展經歷了從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__教育的過程。
2. 古代學校教育中作為教育內容的“六藝”是指:______、樂、射、御、書、數。
3. 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并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______。
4. 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對一定年齡兒童免費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學校教育,稱為______。
5. 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教育再生產勞動力和______。
6. 教育目的有三個層次,即國家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和______。
7. 根據《兒童權利公約》,學生是權利的______,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社會權利。
8. 《學記》中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揭示了教學的______原則。
9. 備課的內容包括鉆研教材、______和制定教學進度計劃。
10. 現代班級管理強調以______為核心,建立一套能夠持久地激發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管理機制。
四、辨析題
1.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因此,教育沒有自己的獨立性。
2. 學生由于知識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師性和對教師的依賴性,因此是被動的教育對象。
3. 教學過程不同于科學探索的認識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
五、簡答題
1. 簡述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2. 試析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3. 試述素質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
4. 簡述教學的一般任務。
5. 如何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六、論述題
1. 試述教師職業專業化的條件。
參考答案:
一、 名詞解釋
1、 所謂狹義教育是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的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方向變化的活動。
2、 廣義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于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或者產生怎樣的結果。國家和社會的教育機構、學生的家長和親友、學校的教師等,都對新一代寄予這樣那樣的期望,這些期望都可理解為廣義教育的目的。
3、 所謂學校課程,是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其目的在于盡可能滿足各社區、學校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和參與性,通常以選修課或特色課的形式出現,學校課程的形式可分為新編、改編、選擇和單項活動設計。
4、 所謂教學組織形式指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教學組織形式主要研究教師是如何把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教學活動、如何分配教學時間、如何利用教學空間等問題。教學組織形式是在人類教學實踐的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演變的,它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依據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條件的變化而不斷發展。
5、 班級的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后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班級目標管理理論的核心是將傳統的他控方式的管理方式轉變為強調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管理
歷年真題:02年-2010年江蘇省教師資格考試真題[教育學(中學) 心理學(中學)]
試題推薦:江蘇教師資格考前獨家試題分享 中學教育學和心理學[7套全真模擬題 8套押題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