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 >教師資格證 > 中學教師資格 > 中學歷年真題 > 中學學科知識歷年真題 > 地理學科真題

2021下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證真題:初中地理

來源:233網校 2022-02-23 10:36:45

初中地理考試題型:單選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教學設計題。考試時間2小時,卷面分滿分150分。

在線估分>>2021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初中地理真題及答案

2021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估分

一、 單選題 (每題2分,共25題,共50分)

1.地球表層系統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是( )

A.地熱

B.生物能

C.核能

D.太陽能

D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地球在宇宙中位置。地球表層系統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輻射能。故本題選D。

2.圖1為120° E上的北半球不同緯度三地夏至正午太陽高度,讀圖完成第2、3題圖中①②③三地的緯度從高到低的排序,正確的是( )

圖片1.png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A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地球的運動。①②③位于北半球,此時為夏至日(為方便計算,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粗略估算為25°N),因此通過計算,①地的緯度約為75°N,②的緯度約為559N,③的緯度約為45%。故本題選A。

3.此日,三地晝長時間從短到長的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D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地球的運動。北半球夏半年,緯度越高的地方晝長越長,反之越短,所以晝長時間由短到長的排列順序為③②①。故本題選D。

(材料)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圖2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與二十四節氣的對應關系示意圖,(北半球), 讀圖完成4、5題。

圖片2.png

4.圖2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節氣,正確的是( )

A.清明、芒種、處暑、寒露

B.清明、白露、立秋、寒露

C.雨水、芒種、處暑、大雪

D.雨水、白露、立秋、大雪

A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地球的運動。二十四節氣分別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所以春分的下一個節氣為清明,小滿的下一個節氣為芒種。故本題選A。

5.小暑期間,下列地理現象的敘述, 正確的是( )

A.印度搬到盛行東北風

B.舊金山地區溫和多雨

C.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D.長江流域進入汛期

D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地球的運動。節氣小暑期間為北半球夏季;印度半島冬季盛行東北風,所以A項錯誤;舊金山地區為地中海氣候,季炎熱干燥,所以B錯誤;巴西高原草木茂盛為北半球冬季,因此也錯誤。故本題選D。

(材料)圖3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圖4為石林景觀圖,據此完成6、7題

圖片3.png

6.圖3中表示固結成巖作用與變質作用的序號分別是( )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⑤⑥

C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根據圖示,甲、乙分別由巖漿演化所生,并且甲位于地下,乙位于地表,因此甲為侵入型巖漿巖,乙為噴出型巖漿巖;丙由沉積物通過固結成巖所產生,所以為沉積巖,所以④為固結成巖作用;丁可由巖漿巖和沉積巖通過變質作用產生,因此為變質巖,所以⑤變質作用。故本題選C

7.圖4所示巖類型與圖3相對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C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圖4為石林景觀的物質組成為石灰巖,石灰巖屬于沉積巖所以與其對應的為丙。故本題選C。

(材料)圖5為某地區某年8月18日2點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圖,讀圖完成第8、9題

圖片4.png

8.圖中甲、乙丙、丁4地區風力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B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大氣的水平運動。四地中乙處的等壓線最為密集, 所以乙地的風力最大。故本題選B。

9.圖中甲、乙、丙、丁4地區最有可能為晴朗天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D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鋒面氣旋。乙,丙位于暖鋒的鋒前區域,因此為陰雨天氣;甲,丁兩地都位于高壓中心,但丁地氣壓更高,所以最有可能為晴朗天氣的為丁地。故本題選D。

(材料)圖6為某海域洋流模式圖。讀圖完成10、11題

圖片5.png

10.該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中低緯度

B.南半球中低緯度

C.北半球中高緯度

D.南半球中高緯度

B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海水的運動。圖6洋流模式圖為逆時針旋轉方向,因此為南半球中低緯度的洋流運動模式。故本題選B。

11.關于該海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處漁場的形成與寒暖流交匯有關

B.②處洋流的形成主要受東北信風的影響

C.③處海流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作用

D.④處洋流與另一半球同緯度洋流性質相同

C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海水的運動。①為寒流,它的形成說由于離岸流導致深層海水的上泛所形成,故A項錯誤;②為南赤道暖流,形成是由于東南信風吹拂所形成,故B項錯誤;③為暖流,可以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因此C項正確;④處為西風漂流,屬于寒流,與本半球同緯度的洋流性質相反。故本題選C。

(材料)圖7為我國東北地區某河流局部示意圖,圖8為該河流甲河段徑流量構成示意圖。

圖片6.png

12.關于甲河段北岸水流作用的敘述,正確的()

A.侵蝕作用為主,河岸坡度變大

B.侵蝕作用為主,河岸坡度變小

C.堆積作用為主,河岸坡度變大

D.堆積作用為主,河岸坡度變小

A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通過判斷,北岸為凹岸,屬于侵蝕岸,因此其形成是以侵蝕作用為主,并且河岸坡度較大。故本題選A。

13.圖8中,表示季節性積雪融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陸地地表水。東北地區的河流一年有兩個汛期,分別為春汛和下旬。春汛河流徑流的主要來源為季節性積雪融水,所以在圖中4月份占比最高的即為季節性積雪融水。故本題選C。

(材料)薰衣草可作藥用、制茶、提取香草精油等。薰衣草喜光,生長適宜溫度為16- -32°C,耐旱怕澇,喜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土壤,3- -5月生長期對水分要求較高,6-8月花期時若降雨多,則含油量顯著降低。圖9為法國大陸地形分布圖,讀圖完成14、15題。

圖片7.png

14.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適合種植薰衣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C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薰衣草生長適宜溫度為16°-32°間,甲、丁兩地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年積溫較低,不滿足溫度條件,所以排除;乙、丙兩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但是乙地位于河流發源地,海拔高,氣溫低,因此也排除。故本題選C。

15.圖中4條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最大的是( )

A.塞納河

B.顱爾河

C.加龍河

D.羅訥河

C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陸地地表水。塞納河、盧瓦爾所在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均勻,因此河流徑流量穩定,故排除;加龍河、羅訥河所在地區為地中海氣候,季干燥少雨,季溫和多雨,但是羅訥河發源于阿爾卑斯山,夏季冰雪融水補水較多,因此四條河流相比較而言徑流季節變化最大的為加龍河。故本題選C。

(材料)圖10為"魚菜共生' 的新型復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長的生態共生效應。讀圖完成第16、17題。

圖片8.png

16.下列地區最適宜發展魚菜共生:復合耕作體系的是()

A.東北平原

B.河西走廊

C.華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D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魚菜共生’是將水產養殖業和水耕栽培結合在一起的新型模式,東北平原緯度位置高,氣溫低,不適合水產養殖,此項不符合題干要求;河西走廊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水資源缺乏,不適合水產養殖,此項不符合題干要求。華北平原作為全國最缺水的區域,發展灌溉農業,土地鹽堿化,不適合水耕農業,此項不符合題干要求,珠江三角洲緯度低且處于我國季風區,水熱條件好。故本題選D。

17.實現”復合耕作體系"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A.土壤

B.技術

C.地形

D.勞動力

B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復合耕作體系”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推廣,主要是由于復合耕作體系需要進行不斷嘗試,提高技術。我國地域遼闊,土壤肥沃,地市平坦,勞動力充足,A、C、D不符合題干要求,故本題選B。

(材料)圖11為某企業在甲、 乙、丙、丁四地生產同一種產品的成本結構比較圖。讀圖完成第18、19題。

圖片9.png

18.甲、乙、丙、丁四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D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由圖可知,甲乙丙丁四個區域總產品的運費越來越低,說明丁這個區域最接近市場,人們對這種商品的需求大,因此選項A、B、C不符合題干要求。故本題選D。

19.該企業最有可能是( )

A.家具制造

B.家電組裝

C.制糖工業

D.煉鋁工業

B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由圖可知,上述甲乙丙丁四個地方對于產品的各項投入中都是人工費最多,由此可以判斷此產品為勞動力導向型。高檔家具現在屬于原料導向型,低檔家具屬于市場導向型,此項不符合題干要求;制糖工業屬于原料導向型,此項不符合題干要求;煉鋁工業屬于動力導向型,此項不符合題干;家電組裝屬于勞動力導向型,要求故本題選B。

圖12為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我國三個古城鎮(古村落)。讀圖完成第20、21題。

圖片10.png

20.單選題上述世界遺產所處的省級行政區分別是( )

A.江蘇、云南、陜西

B.福建、北京、云南

C.安徽、云南、山西

D.安徽、河北、山西

C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旅游資源。宏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北部;麗江古城位于云南省;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晉中市,A、B、D此項不符合題干。故本題選C。

21.關于世界遺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中國的世界遺產只屬于全體中國人民,每個中國人都要珍惜

B.認識和研究世界遺產價值,可以提高公眾對遺產的保護意識

C.申報世界遺產利于開展旅游活動,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D.保護世界遺產是為了將它完整地交給后代,以體現美學價值

B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旅游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作用。世界遺產屬于全世界的人命,每個人都要珍惜,此項不符合題干;申報世界遺產有利于開展旅游活動,有利于文化傳播,此項不符合題干;保護世界遺產促進古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此項不符合題干。認識和研究世界遺產,可以提高公眾對遺產的保護意識。故本題選B。

22.若某塊耕地的面積為6.25平方千米,其在圖上面積為25平方厘米,則該圖的比例尺是

( )

A.1:10000

B.1:50000

C.1:100000

D.1:500000

B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地圖。比例尺為圖上距離比上實際距離,但是題中給出的是面積,因此面積比得到后需要進行開方。故本題選B。

23.地理信息系統空間數據可以按多種方式進行分類。下列屬于按數據結構分類的是

A.地圖數據

B.空間數據

C.矢量數據

D.影像數據

C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地理信息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空間數據按照來源分為:地圖數據、影像數據和文本數據,因此AD項不符合題干;按照數據結構分為:矢量數據和柵格數據。故本題選C。

24.在一定地理環境及社會文化條件下形成、具體政治組織或集團支配、具有一定范圍的地理區域是( )

A.政治地理單元

B.政治地理結構

C.政治地理現象

D.政治地理過程

A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政治與政治地理。政治空間結構是由政治地理單元中的空間要素構成,空間要素包括領土范圍、邊界、位置、形狀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區域等。政治空間結構是政治地理單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此項不符合題干;政治地理現象是指政治是一種無形的、追求權利的、最不穩定的社會文化現象;政治地理單元是指在一定地理環境及社會文化條件下形成、由具體政治組織或集團支配、具有一定范圍的地理區域;政治地理過程包括政治擴散、政治整合、政治分離、主權變化。故本題選A。

25.揭示一個國家或區域工業化進程中工業構演變規律的理論是( )

A.雁行形態說

B.霍夫曼定律

C.工業區位論

D.庫茲涅茨法則

B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工業區位理論。雁行形態說是日本經濟學家赤松于1960年提出的。他認為,在產業發展方面,后進國家的產業趕超先進國家時,產業結構的變化呈現出雁行形態,即:后進國家的產業發展是按“進口-國內生產-出口”的模式相繼交替發展, A錯誤;工業區位論是強調選擇因素不同,從而達到工業效益最大,C錯誤;庫茲涅茨法則中談到工業部門國民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大體上是上升的,但是,工業部門勞動力在全部勞動力中的比重則大體不變或略有上升, D錯誤;霍夫曼定理是工業化進程中工業結構演變的規律,夫曼定理又被稱作“霍夫曼經驗定理”,是指資本資料工業在制造業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并超過消費資料工業所占比重;故本題選B。

二、簡答題 (每題12分,共2題,共24分)

2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是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鄧老師遵循《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 》“評價建議"中的要求,注意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鼓勵大膽質疑;注意引導學生關心家鄉的環境和發展,養成愛護地理環境的行為習慣,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寫出鄧老師應遵循《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 》“評價建議"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內容要求。(10分)

參考解析: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真實表現和發展狀況,應著重評價學生:

(1) 是否具有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否對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具有好奇心;

(2) 是否積極主動地與同伴配合參與探究活動,是否在探究過程中有發現問題的意識并大膽質疑;

(3) 是否善于提出意見,樂于聽取同伴建議,并修正和發展自己的觀點。

(4)是否關注地理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和地理學的應用價值。

(5)是否關心家鄉發展,關心國家地理國情。

(6)是否養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習慣。

27.[材料]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11年版)》要求“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大洲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周老師在講授亞洲“復雜的氣候"這一課時,采用了讀圖法指導學生讀“亞洲的氣候類型"圖(圖13)。

圖片11.png

問題:

寫出周老師運用讀圖法指導學生讀“亞洲的氣候類型"圖,應有的教學步驟。(14分)

參考解析:教學步驟如下:

(1)首先,閱讀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了解亞洲氣候類型主要有哪幾種,并引同學找出每種氣候的不同氣候的分布規律。

(2)其次, 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并結合已有的答案將不同氣候的名稱以及分布位置填在表格中。

(3)再次,展示不同氣候的氣溫和降水分布圖,請同學們描述不同氣候的水熱狀況,并對不同氣候的規律進行評價與總結。

(4) 最后,和學生一起探究不同氣候的成因,以及氣候對區域產生的影響。

三、材料分析題 (每題17分,共3題,共51分)

28.(材料) : 下面是李老師和林老師在“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一課中的教學導入:

李老師在課前布置了一項有點“另類’的預習作業:搜集帶有“南”和“北兩字的四字成語或俗語。上課時, 李老師先展示學生搜集的信息:南箕北斗、南來北往、南腔北調、南鶴北鷹、南轅北轍、南征北戰、南拳北腿、南老北孔、南敞北合、南稻北麥、南蔗北甜、南船北馬、南橘北枳、南澇北旱,然后,李老師再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成語或俗語中體現出來的南北差異。

林老師采用了視頻導入,分別播放了北方和南方生活場景的視頻,學生一邊看視頻,一邊了解南,北方地區的不同生活習俗,并進行記錄和對比。

(1)分析冰島多火山的主要原因。(4 分)

參考解析:原因如下:

1.位于美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生長邊界,地殼不穩定;

2.火山活動,冰島是地理上的過熱點,這里的地幔內巖漿距地表的距離比其他地方近。

(2)推測冰島陸上交通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其原因。(6 分)

參考解析:交通方式:陸上交通方式,公路,汽運為主

原因:國土面積小,島內地勢起伏大,多冰川山地;地質結構不穩定,鐵路輕軌修建難度大。

(3)冰島鄰近北極圈,還能溫室種植蔬菜和鮮花,解釋其原因。(6分)

參考解析:主要原因如下:

①火山灰土地肥沃,利于花卉蔬果生長。

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氣候適宜。

③農業生產技術先進,重視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

④政府鼓勵支持農業產業發展。

(4)指出兩位老師課堂導入的共同點和不同點(8 分)

參考解析:共同點:兩位老師都是采取以教師為主,教師首先展示,帶領學生分析對比。

不同點:李老師導入中也考察了學生的課后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林老師將理論知識通俗化,很快地突出本節課的主題,過程中也向學生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5)若采用兩位老師的課堂導入來組教學,你分別會做哪些優化改進? (8分)

參考解析:李老師:由學生自己示搜集的成語或俗語,然后自己得出這詞語中包含的南北方差異。

林老師:先針對南北方差異進行提問,再播放相關視頻。

(6)舉例說明,王老師在教學片段中培養了學生的哪些地理能力? (8分)

參考解析:李老師培養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

(7)從資料選擇學生學習參與兩個角度,分別指出,王老師在本教學段中的不足并舉例說明(6分)

參考解析:資料選擇方面,王老師課堂中提供的教學資料重復(提供兩個降水量統計圖),不滿足教學資源多樣化的要求,容易是學生疲倦,注意力下降;

學生學習參與方面,沒有認知參與(重點內容、規律都是教師口述,而未給學生提供資料且由學生總結出來)和情感參與(課堂內容不夠生動,沒有與生活實際聯系,不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只有行為參與。課堂內容結束后,學生并未深刻理解。

(8)本教學片段主要遵循歸納思維的程序進行教學,若按著演繹思維的程序,你認為至少應該包括哪些教學步驟(6分)

參考解析:導入環節:由我國降水量的地區差異視頻引入。

新課講授環節:學生回答視頻中不理解的內容,講解課堂內容。

拓展練習:展示上海和北京年降水量統計圖,學生讀圖。

四、教學設計 (每題25分,共1題,共25分)

缺題干

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9分)

參考解析: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中南半島的地形,明白地形對城市分布的影響,清楚的掌握中南半島城市分布特點及原因。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地圖,掌握讀圖,填圖、繪圖、析圖能力,通過探究中南半島城市的分布,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節的學習,樹立因地制宜的發展觀念。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地理習慣。

根據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設計教學過程(應包括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并說明設計理由。(15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中南半島旅游城市的宣傳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起學生興趣)

通過動態最觀能生動地、真實準確感受中南半島的城市景觀。讓學生提出這些城市在中南半島分布在哪里?自然的導入新課。

(二)新授

1.城市土地利用類型

城市內部的土地根據其自身特點和人們需求的不同,利用方式也不同。

提出問題:根據城市內部士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將城市用地分成了不同的類型,請大家自主預習,找出主要的城市土地利用類型。

學生活動:商業用地、工業用地、政府機關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綠化用地、交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區的形成

同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對用地空間和位置的需求往往相同,導致同一類活動在城市空間上的集聚,因集聚效應而吸引服務設施,就逐漸形成了功能區。

提出問題:請觀察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區圖,了解城市主要的功能區,并概括城市功能區的特點。

學生活動:生1: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文化區等。

生2:功能區有集中連片和界限模糊的特點。

教師總結:概括的十分準確,同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間上達到集中連片的程度并且各功能區之間無明確的界限。

3.常見的城市功能區及其特點

提出問題:住宅區、商業區和工業區是城市中常見的功能區,有些功能復雜的大城市還會形成行政區和文化區等。請根據所給的資料大禮包,小組合作歸納這三種常見功能區的特點,時間要求5分鐘。

合作探究:第一小組代表:住宅區是城市中最廣泛的一種士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數城市中,住宅區占據城市空間的40%-60%,隨著住宅區的分化,還出現了中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

第二小組代表:商業區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和街角路口,主要為點狀或條狀分布,在某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中心,還會形成中心商務區。

第三小組代表:工業區內企業的專業化程度較高,協作性較強,由于運輸需求較大,往往靠近交通便捷的地方。

師:這三種是城市中最常見的功能區,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復雜,還會形成其他的功能區,比如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圖書館、展覽館等文化機構及設施集聚形成的文化區以及城市的行政機構集聚形成了行政區等等。

(三)鞏固

提出問題:同學們想一想大家所知道的城市都有哪些空間結構呢?

師生總結:常見的城市空間結構有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等經典模式。石家莊、北京城市空間結構為同心圓模式,由于經濟、政治、交通、歷史、自然等因素的影響石家莊有向扇形發展的趨勢,北京城市空間結構由同心圓模式向兩軸——兩帶一多核心模式發展。

設計意圖:在探討城市服務范圍時自然過渡至城市空間結構部分。自主學習是學生必備的學習能力。經過城市功能分區的學習具備了自主學習基礎。

(四)小結

師:今天的新課就要接近尾聲了,請回顧本節內容,請一位同學分享一下本節課的收獲。

生:學習到了城市的不同土地利用類型,認識到了由于集聚效應而形成了城市不同的功能區并了解到了城市主要功能區的特點。

師:總結的全面又準確!相信大家經過本節課的學習,對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也為我們學習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打下了基礎。

(五)作業

師:請同學們下課后觀察課本中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簡圖,分析香港功能區的空間分布特點。

資料下載>>教學設計萬能模板+歷年真題+高頻考點下載

備考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真題及答案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證沖刺試題合集

零基礎如何備考?233網校零基礎暢學班購課即送教材,5大基礎班級教學,給您備考指路,免費試聽>>

掃碼添加學霸君微信,拉你入教資備考群!

學霸君微信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宜市| 新昌县| 临洮县| 临西县| 长寿区| 茌平县| 文山县| 梨树县| 柯坪县| 嘉定区| 大连市| 上杭县| 茂名市| 平江县| 郴州市| 金塔县| 延边| 龙胜| 黔西| 东乡族自治县| 三穗县| 阆中市| 双牌县| 商河县| 冀州市| 洮南市| 石楼县| 永吉县| 乌鲁木齐市| 体育| 绥江县| 文登市| 昆明市| 山西省| 武冈市| 康乐县| 舒兰市| 车险| 濮阳市| 盐源县|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