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教師資格《高中地理》真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重要依據,二十四節氣的周期是( )
A.恒星年
B.回歸年
C.恒星月
D.朔望月
2.小明暑假和爸爸到非洲草原旅游,可能看到的代表性景觀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圖是四種不同巖石地層接觸關系示意圖,圖中屬于不整合接觸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根據某地風頻資料(下表),判斷該地風箏最經常的飄向是( )
A.西北偏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東南方向
D.東北方向
圖a是干旱地區某地貌類型景觀,圖b是該地貌發育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第5~6題。
5.圖a表示的地貌類型是( )(???
A.冰川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丹霞地貌
D.雅丹地貌
6.該地貌發育過程依次是( )
①縱向溝槽切割,形成塔狀或柱狀體②地殼抬升運動,地表開始隆起
③坍塌形成殘丘,大部地表形成戈壁面④流水和風力侵蝕,溝槽加寬和加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2013年1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宣布劃設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如右圖),讀圖完成7~8題。
7.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南北距離大約是( )
A.640km
B.740km
C.840km
D.940km
8.關于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所在海區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生長邊界附近
B.夏季流經的洋流對沿岸有增溫、增濕的作用
C.區內最大島嶼自然帶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
D.區內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稀少
右圖是我國北方及周邊地區2014年11月某日某時天氣形勢示意圖,讀圖完成9~11題。
9.圖中甲、乙兩地的天氣系統的名稱分別是( )
A.氣旋、反氣旋
B.低壓、高壓
C.反氣旋、氣旋
D.氣旋、低壓
10.與N地相比,M地的天氣狀況是( )(常考)
①氣壓高②氣壓低③風力大④風力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圖中鋒面到達北京時,北京的天氣特點可能是( )
A.降溫、大風
B.升溫、降水
C.升溫、晴天
D.連續性降水或霧
下圖是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某河流在某一站點的流量曲線示意圖,讀圖完成12~13題。
12.該站點附近河面越過河流最高水位,距降水結束的時間是( )
A.9小時
B.18小時
C.27小時
D.36小時
13.如果未來在相同降水狀態下,該地流量曲線的洪峰點向左偏移,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測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壞
B.測站上游興建大型水庫
C.測站下游大力疏通河道
D.測站下游大力引水灌溉
下圖是“一帶一路”示意圖,讀圖完成14~15題。
14.“一帶一路”東部連接快速發展的中國,西部連接發達的歐洲,中部是亟待發展的中亞、南亞等地區,東、中、西部的經濟具有互補性,具體表現是( )
①東部產能增強,需要加強對外合作②西部經濟發達,需要引進大量外資
③南亞農業發達,需要大量糧食出口④中亞油氣豐富,需要拓展消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絲綢之路經濟帶”橫貫歐亞大陸,自東向西經過的世界文化圈是( )(???
A.東亞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西歐文化圈、東歐文化圈
B.東亞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東歐文化圈、西歐文化圈
C.東亞文化圈、東歐文化圈、西歐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
D.東亞文化圈、東歐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西歐文化圈
16.世界上大都市帶地域空間組成的共同特點是( )
A.多核心、團狀塊分布、地方的核心區域
B.單核心、團狀塊分布、地方的核心區域
C.多核心、條狀帶分布、國家的核心區域
D.單核心、條狀帶分布、國家的核心區域
17.哈密瓜原產于新疆,農業技術人員采用掛架式種植方式,成功移植到南京市,實驗說明農業技術可以改變的是( )
①農業生產方式②農業生產性質
③農業地域類型④農業產品結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礦業城市發展進入衰退期,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偏僻
B.交通通達度低
C.生態環境惡化
D.礦產資源匱乏
19.礦業城市做出轉型決策的最佳時期是( )
A.導入期
B.成長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下圖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將某地區一次森林大火事件從T0至T3四個時間的衛星影像加以分析繪制而成的“森林大火燃燒蔓延示意圖”。圖中右側的資料是該地區甲、乙、丙、丁、戊區域在T0至T3時刻四個時間的大火燃燒情況。讀圖完成20~21題。
20.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分析“森林大火燃燒蔓延示意圖”的主要方法是( )
A.區域分析
B.地勢分析
C.路線分析
D.圖層分析
21.從上圖中推斷出的結論是( )
A.甲區可能是湖泊或巖石裸露區
B.丁區的樹種比戊區更容易燃燒
C.森林大火蔓延到T3時即結束
D.丙區的大火燃燒蔓延時間最長
22.我國現行的大于1:50萬比例尺的各種地形圖采用的投影主要是( )
A.球心投影
B.高斯克呂格投影
C.正射投影
D.墨卡托投影
23.適合生成數字高程的方法是( )
A.等高線數字化法
B.多邊環形路法
C.四又樹法
D.拓撲結構編碼法
某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在校園內用立桿測影法測算當地正午太陽高度(如圖所示),M為教學樓,OP為正午時旗桿在地面的影子,其長度隨季節變化,其中,6月22日影子縮短為零。OM垂直于OP,讀圖完成24~25題。
24.該學校有可能所在城市是( )
A.??谑?/p>
B.上海市
C.廣州市
D.哈爾濱
25.該教學樓M位于旗桿的方位是( )(易混)
A.正南
B.正北
C.正東
D.正西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26.簡述《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教學建議”中“指導學生開展觀察、實踐探究和研究活動”的內容,并舉例說明。(12分)
27.繪制世界表層洋流模式圖(要求:繪制大洋輪廓、赤道逆流、中低緯環流、中高緯環流,并標注相應的緯度),并簡述講解“世界表層洋流模式圖”的教學要點。(12分)(常考)
1.B【解析】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2.B【解析】大熊貓的產地在我國,犀牛的產地在非洲,北極熊的產地在北極地區,袋鼠的產地在大洋洲。故答案為B。
3.c【解析】由于地殼運動,往往使沉積中斷,形成時代不相連續的巖層,稱不整合接觸。甲、乙為整合接觸,丁為侵入接觸,丙為不整合接觸。
4.c【解析】以西北風為主的風頻之和為56°在西北風中,風箏向東南飄,故答案為C。
5.D【解析】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F泛指干燥地區一種風蝕地貌,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經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沖刷和風蝕作用,形成與盛行風向平行、相問排列的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溝槽)地貌組合。故答案為D。
6.B【解析】雅丹發育的內營力主要有構造抬升、沉降、褶皺、斷層和節理等,外營力主要包括風力和水力等方面。外營力作用下其發育過程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經風化作用產生許多水平和垂直節理;第二階段在風力或流水作用下碎屑物質被搬運,使地表起伏不平;第三階段地表起伏和節理擴大,形成相對高差數米到數十米的土丘與溝谷相間的地貌組合;第四階段是雅丹地貌消失階段。故答案為B。
7.D【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東海防空識別區最北端緯度為33°11´N,最南端為24°45´N,南北跨緯度為8°26´,一個緯度跨大約111km,所以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南北距離大約是940km。
8.B【解析】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所在海區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A項錯誤;區內最大的島嶼自然帶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C項錯誤;區內夏季受來自太平洋的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D項錯誤。故答案為B。
9.C【解析】氣旋是低心,反氣旋是高心。故答案為C。
10.B【解析】N處氣壓在1026~1028百帕之間,M處為1024百帕,M處等壓線稠密,氣壓梯度大,風力大。故答案為B。
11.A【解析】冷鋒過境,常出現陰天、刮風、下雨等天氣現象。圖中鋒面到達北京時,北京的天氣特點可能是降溫、大風等天氣。故答案為A。
12.B【解析】由圖可知,降水結束的時間18日12時,河面越過河流最高水位時為19日6時,間隔18時。故答案為B。
13.A【解析】在相同降水狀態下,洪峰點向左偏移,說明出現洪峰的時間提前了,最可能的原因是測站上游植被遭到破壞,植被涵養水源的能力下降。故答案為A。
14.B【解析】西部經濟發達,不需要引進大量外資,②錯誤;南亞地區因人口稠密,對糧食需求量大,是糧食的進口區域,③錯誤。故答案為B。
15.B【解析】“絲綢之路經濟帶”自東向西依次經過東亞、中亞、西亞、東歐、中歐和西歐。中亞與西亞地區人口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為伊斯蘭文化圈,在歐洲依次經過東歐文化圈和西歐文化罔。故答案為B。
16.c【解析】大都市帶即經濟、文化發展水平高的城市形成的大區域或地域板塊。具有城市人口規模大,其中的每個城市各具獨立性和特色,在國家和世界經濟發展中具有樞紐作用,有發達的區域性基礎設施網絡的特點,大都市帶呈帶狀分布。故答案為C。
17.c【解析】農業技術可以改變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業產品結構。故答案為C。
18.D【解析】礦業城市就是指依托礦產資源開發而興建或者發展起來的城市。它們的興衰與當地礦產儲量的消耗程度密不可分。故答案為D。
19.c【解析】礦業城市做出轉型是需要各種成本的,因此在成熟期最佳。故答案為C。
20.D【解析】地理信息系統采用圖層分析的方法,將四個時間的森林燃燒情況疊加分析,故選D。
21.A【解析】由圖看出甲區域未燃燒,可推知甲區可能是湖泊或者巖石裸露區。
22.B【解析】我國現行的大于1:50萬比例尺的各種地形圖,都采用高斯一克呂格投影。
23.A【解析]B、C、D選項均為數據編碼的方法,只有高等線數字化法是生成數字高程的方法,故選A。
24.c【解析】該地6月22日影子縮短為零,說明6月22日該地受太陽直射。6月22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所以該地位于北回歸線。故答案為C。
25.D【解析】北回歸線上大部分時間的影子朝向北,推出OP指示北方,所以教學樓M位于旗桿的正西方。故答案為D。
26.教師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轉變學生機械模仿、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和富有個性地學習,可以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引導。例如,幫助學生學會自己設計和實施野外觀察、觀測、調查等實踐活動;在日常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創造條件開展研究性學習等。
27.世界表層洋流模式圖:
“世界表層洋流模式圖”的教學要點:
(1)中低緯度海區,①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反氣旋型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南半球相反;②大洋東部為寒流,西部為暖流。
(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域,①形成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洋環流;②大洋東部為暖流,西部為寒流。
(3)南極大陸外圍,在南緯40。~6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橫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風漂流,其性質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區,形成“夏N(N時針)冬逆(逆時針)”的季風洋流,這主要與該海域夏季吹西南季風,冬季吹東北季風有關。
微信掃碼下面二維碼進入教師資格微信學習群。
考試題庫>>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庫試題免費刷
備考資料>>教師資格證各科思維導圖下載
零基礎如何備考?233網校零基礎取證班購課即送教材,5大基礎班級教學,給您備考指路,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