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41.(1)獲得與消退。當條件刺激先于無條件刺激出現,間隔時間很短(幾乎同時出現),二者多次重復,則可以建立一個條件作用;而如果條件刺激重復出現多次而沒有無條件刺激相伴隨,則條件反應變得越來越弱,并最終消失。
(2)刺激泛化與分化。刺激泛化指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刺激分化則指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刺激泛化與分化是互補的過程。
42.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個: (1)流暢性。對同一問題,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維的流暢性越高。
(2)變通性。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對同一問題,想出不同類型答案越多者,變通性越高。
(3)獨創性。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能獨具慧眼,想出不同尋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輩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43.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即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
(1)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識,系統地闡述并解決問題的需要。是一種指向學習任務本身的動機。
(2)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指個體由自己的學業成就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不直接指向知識和學習任務本身,而是把學業成就看成做是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3)附屬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如教師、家長等)的贊許和同伴的接納而表現出來的把工作、學習搞好的一種需要。即學生努力學習求得學業成就,并不是把這種成就看成贏得地位的手段。而是為了從長者那里得到贊許或許可。
44.一般認為.高創造性者具有以下個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
(3)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 (4)喜歡幻想;
(5)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6)有獨立性。
45。(1)教師的認知特征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系。在智力與知識達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師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認知特征。
(2)教師的人格特征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系。在教師的人格特征中,有兩個重要特征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一是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師富于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
四、論述題
46.群體動力是指影響著群體與成員個人行為發展變化的力量的總和。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群體動力。
(1)群體凝聚力,指群體對每一個成員的吸引力。教師要了解群體的凝聚力情況,幫助形成認同感,引導所有學生在情感上加入群體,另外表揚和鼓勵強化凝聚力,形成力量感:
(2)群體規范,是約束群體內成員的行為準則。群體規范通過從眾使學生保持認知、情感和行為上的一致,并為學生的課堂行為劃定了方向和范圍,稱為引導學生行為的指南。教師應自覺地幫鋤學生形成良好的規范。
(3)課堂氣氛,課堂氣氛作為教學過程的軟情境,它通常是指課堂里某些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通常情況下,課堂氣氛可以分成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類型。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助于知識學習,也促進學生的社會化過程。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領導方式、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教師的情緒狀態是影響課堂氣氛的主要因素。
歷年真題: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