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學設計題(每題22分,共3題,共66分)
黃河頌
【作者】光未然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里,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贊歌。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你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S河!
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1939年
19.從“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視價值取向”的角度,寫出你對《黃河頌》教學的認識,不少于200字。 (20分)
【233網校解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強調內容的典范性,精選文質兼美的作品,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視價值取向,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指的是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體悟文本的內涵,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
本篇課文屬于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抒情詩,此詩亦是詩人對黃河唱出的頌歌,第一節是朗誦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詩人用澎湃的詞語熱情地謳歌了黃河的宏偉氣勢、源遠流長,對中華民族的孕育和壯大起到保護作用,歌頌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表達了中華兒女的堅強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體會作者所歌頌的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感受中華兒女的堅強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的自豪感。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在講解黃河形象和氣勢的時候,教師應該采用反復品讀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把握文中描寫黃河的句子,從而理解黃河的偉大、堅強的精神。在此過程中學生有可能對“黃河是“搖籃’,是“屏障”的內涵產生質疑,教師要引導學生合作探討,并借助背景知識,從而加深對黃河品質的認知和領會,把握黃河恢宏磅磷的氣勢,以及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通過學習,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進而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樹立民族自信。
20.根據上述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具體說明確定的依據(不可照抄材料)。
【233網校解析】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主要內容和結構,感受詩中黃河的形象,領悟黃河所凝聚著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2.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品味語言,把握黃河源遠流長、氣勢宏偉的特點,感受蘊含其中的內涵:細心揣摩課文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語句,學會做批注,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不同。
3.體會作者所歌頌的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感受中華兒女的堅強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學習本詩,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設計依據: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22年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22年版)》提出,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的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在閱讀過程中能把握主要內容,并通過朗讀、概括、講述等方式,表達對作品的理解。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本文目標1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詩歌內容,感受黃河形象,為品味詩歌的內涵打下基礎。
(2)教材。
《黃河頌》是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現代詩。這個單元的主題為家國情懷。本首詩是一首歌詞,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詩歌以頌歌的形式塑造黃河形象,歌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全詩語言奔放,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意境開闊高遠,氣勢磅磺,給人以強烈的精神震撼。由此設定目標2和3,旨在為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喜歡想象,但常常出現想象內容與想象物體脫節的現象,并且看問題不夠全面,閱讀停留于表面,不能結合時代背景深層理解。
因此,設立上述三個目標。
21.選擇其中一個教學目標,設計一個教學方案片段,并簡要說明每個環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233網校解析】
教學目標(2)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品味語言,把握黃河源遠流長、氣勢宏偉的特點,感受蘊含其中的內涵;細心揣摩課文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語句,學會做批注,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不同。
教學片段:
(一)朗讀切入,整體感悟
教師播放《黃河大合唱》的鋼琴曲,學生以此為背景大聲齊讀課文,以讀促悟,奠定本課的情感基調。
(二)研讀課文,讀懂“黃河”
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詩歌,勾畫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做好批注,暢所欲言說感受,教師巡視反饋,指導學生立足文本,說出理由。
第一,序曲:朗誦詞
1.閱讀課文,整體了解:閱讀文中朗誦詞,整體了解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
2.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并總結:本詩首尾相互照應,序曲部分重點描寫“黃河”,尾聲部分重點描寫“中華兒女”。
3.賽讀課文,感知語氣:男女生賽讀,抓住兩個嘆號,讀出贊美的語氣。
2.頌黃河
(1)指導朗讀,以讀促悟: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理解歌詞中“??!
黃河!”反復出現的作用,以讀促悟,引導學生理解黃河與民族精神的關系。
(2)抓關鍵詞,思考內涵:教師引導學生借助課前預習資料,思考黃河是“搖籃”是“屏障”的內涵。
(3)圖片出示,理解意圖:教師借助PPT出示歷史資料中黃河發展變化的相關圖片及視頻,
學生理解作者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的意圖,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法寶。
(三)升華感悟,提高認知
1.聯系生活實際,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你是如何理解愛國的?將文本知識遷移至日常生活,幫助學生感受家國情懷,升華情感,明確愛國無小事,每個人都是愛國、衛國的戰士。
2.全班齊讀詩歌,以讀促悟,再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