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8題16分,第29題16分,第30題20分,共52分)
28.材料一廣西甘蔗種植歷史悠久,1992年以來一直是全國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
“十二五”規劃期間廣西蔗糖業被定為重點扶持的支柱產業之一。2011—2013年,國際原糖價格大幅下降。2012--2013年,廣西擁有制糖企業104家,制糖企業虧損嚴重。
材料二下圖為廣西甘蔗主產區及相關地理要素示意圖。
問題:
(1)描述1990---2010年廣西甘蔗主產區的分布變化。(6分)
(2)分析廣西成為全國最大甘蔗種植基地的有利條件。(4分)
(3)簡述廣西發展蔗糖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6分)
29.材料:
下面是陳老師在“城市化”一課中的教學片段。
板書課題“6.4城市化”一板書并講授“一、城市化的含義”一配合黑板略圖“上海市城市化過程示意”,師生共同總結出三大標志:“城市總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規模擴大”一板書“二、世界城市化進程”_師生共同總結完成“不同國家城市化進程比較表”(如下圖)
問題:
(1)說出該教學過程中依次使用的板書類型。(4分)
(2)結合上述板書內容,說明不同類型板書對指導學生地理學習的作用。(12分)
30.材料:
下面是李老師在“大氣的受熱過程”一課中的教學片段。
播放科教片視頻:月球表面晝夜溫差比地球大得多的影像資料。
出示圖片:“大氣的受熱過程示意圖”(下圖),呈現有關“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的系列問題。(略)
師問:……
生答:……
師問:……
生答:……
教師小結:由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以致直接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只有47%,大氣和地面的反射、散射為34%,大氣吸收為19%。
教師:接下來,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老師給你們提供一些生活生產中利用大氣保溫效應的例子。
問題:
(1)結合材料說明上述教學片段中李老師運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及其作用。(6分)
(2)關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設計一組(4個)關聯性問題讓學生思考。(8分)
(3)為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教師可提出哪些生產生活的實例?(列舉兩例)(6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1小題。24分)
31.閱讀關于“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的資料,根據要求完成教學設計。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的內容要求:“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分析工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書中關于“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和地域聯系”的部分內容。
第一節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和地域聯系
一、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
我們個人的行為,企業的生產活動,都與區位有關。在購買日常生活用品時,我們就要選擇合適的地點,以節省時間和金錢。企業在選址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原料地、燃料地和消費市場,該企業是否符合所在地區的發展方向,以及生產活動對于環境生態的影響。在區位分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對幾個可能的區位進行比較,然后確定一個最為理想的區位。
閱讀區位與我們的生活設想你自己是世界經濟地理系統中的一個焦點,你周圍的各種物品,會把你與國內外很多地方聯系起來。你可能穿著呼和浩特生產的毛衣,坐在深圳生產的椅子上,在上海生產的燈具的光線下,用杭州生產的圓珠筆寫作業,同時喝著青島生產的礦泉水……媽媽剛買回來的香蕉來自遙遠的哥倫比亞,是那里的熱帶種植園工人把香蕉采摘下來,經過包裝處理。運上汽車、火車或飛機,經過很多人的手,再送到商場,最后到達你家里的。爸爸剛買了一個數碼相機,牌子是日本的,相機卻是在廣東生產的。
現代產業活動種類繁多,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金融業、信息業等,以及它們的下屬部門。隨著社會分工程度的深化,加之科學技術的發展,產業部門變得越來越龐雜,企業的區位條件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產業活動所具有的區位特征,與產業部門特點和科技
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通常,農業和礦業的生產區位與自然環境的聯系最為密切。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的生產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自然條件。石油是在地質歷史時期生成的。石油開采活動的區位就受到石油礦藏狀況的限制,并受到運輸條件的影響。
要求:
(1)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9分)
(2)設計本課主要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并說明設計意圖。(15分)
28.【參考答案】
(1)從北海市向西邊沿海地區擴張;從南寧、貴港向上游河谷地區擴張;由南部地區向北部地區擴張。
(2)氣候方面水熱充足,適合甘蔗生長;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種植規模大;有國家政策支持;市場需求量大。
(3)問題:甘蔗品種單一、栽培技術落后、機械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壓力大、種植分散且生產規模小。措施:加大科研力度,培育改良品種;提高耕作技術;整合產業基地,延長產業鏈,實施標準化經營;建立完整的信息平臺,實現生產銷售信息化?
29.【參考答案】
(1)提綱式板書、圖解式板書、表格式板書。
(2)提綱式板書:這種板書條理分明、層次清晰、言簡意賅、重點突出,有利于學生理清思路、梳理知識體系、把握知識脈絡、培養概括能力。
圖解式板書:圖解式板書形象直觀,有利于表現地理事象的空間分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事象的空間分布特征等知識。
表格式板書:這種板書簡明扼要,概括性和對比性強,可以讓學生填寫表格,有利于學生參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有利于學生對地理事象等進行對比,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其分析歸納能力。
30.【參考答案】
(1)談話法:李老師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即談話法來教授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談話法能夠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利于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多媒體輔助法:李老師通過播放月球表面晝夜溫差比地球大得多的視頻,形象直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演示法:李老師演示的大氣的受熱過程示意圖直觀形象、簡潔明了,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利于學生對大氣受熱過程這一知識的理解。
(2)問題:
①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
②大氣中的什么物質對太陽輻射有反射作用?
③大氣中的什么物質對太陽輻射有吸收作用?
④大氣中的什么物質對太陽輻射有散射作用?
(3)晴朗無云的夜晚比陰天的夜晚氣溫要低很多;農民伯伯在深秋或者初冬在農田中燃燒秸稈,使農田上方籠罩著一層煙霧,來保護農作物不受凍害影響;利用溫室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
31.【參考設計】
(1)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說出區位的定義,舉例說明影響各種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及其發展變化。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現實生產、生活中區位的分析,學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產業活動的區位及其發展變化,了解地理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對地理的興趣,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2)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每個地方幾乎都有屬于當地的特色產業。為什么會有這些特色產業形成?和什么有關?今天我們一起探究。
【設計意圖】利用特色產業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意識。
二、新課講授
1.區位的概念
教師提供相關資料,請同學們自己結合資料和教材,歸納總結區位的概念。
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歸納。
教師進行點撥、總結:區位就是生產活動的地點。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不同產業活動的區位存在差異
教師: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教材,分小組分析、討論不同產業活動(農業、工業、礦業、商業、服務業)的區位條件是什么,有何不同。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并回答。
教師點撥:農業活動離不開自然條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最為密切。礦業的發展受到自然資源的限制,還受到交通運輸條件的影響。工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制約較少,主要受到市場、交通運輸、勞動力等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商業和服務業的區位條件和自然環境關系不大,主要指向消費人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會發生變化。
師生共同總結:不同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不同。產業活動在發展過程中,區位條件會發生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身邊的案例,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及探究問題的能力。
3.農業區位因素和工業區位因素
教師呈現材料和問題,請學生分析農業、工業的區位因素。學生自己根據材料自學并回答問題。
師生總結: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會經濟因素(交通、市場、政策、技術等)。工業區位因素包括市場、政策、交通、勞動力、技術等。五種導向型工業是原料、動力、市場、勞動力、技術導向型工業。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學能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問題探究】結合教材的閱讀材料,分析深圳崛起的主要原因。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知識。
【設計意圖】及時總結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框架。
作業:分析自己家鄉特色產業崛起的原因。
【設計意圖】讓學生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提高學生搜集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免費注冊233網校會員,獲取教師資格證真題!點擊注冊>> |
面試報考: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報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