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關于煎膏劑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療
B口感好,體積小,服用方便
C含揮發性成分的藥物制成該劑型效果更好
D煎膏劑必須加入輔料煉蜜
E可采用滲漉法制備
13. 煎膏劑煉糖的目的在于( )
A除去雜質
B殺滅微生物
C減少水分
D防止反砂
E使口感好
14.可用做煎膏劑的輔料的是( )
A白砂糖
B白綿糖
C紅塘
D飴糖
E酒石酸
15. 煎膏劑在收膏時正確的判斷是( )
A相對密度在1.35左右
B細棒趁熱挑起,“夏天掛旗,冬天掛絲”
C趁熱滴于桑皮紙上,不現水跡
D“大白絲”
E滴水成珠
16.酒劑與酊劑的共同點( )
A對浸出成分均有一定選擇性,雜質少,澄明度好
B久貯不易長霉
C溶媒本身有一定的藥理作用
D均需進行乙醇含量檢查
E均要求澄明度好,不允許有沉淀
17.關于流浸膏劑與浸膏劑的異同點敘述正確的是( )
A二者均采用適宜溶劑浸出有效成分,只是蒸發除去溶劑的程度不同,除去部分溶劑者為流浸膏劑
B流浸膏劑均含有20~25%的乙醇,浸膏劑不含
C流浸膏劑與浸膏劑多用于制備其他劑型的原料,很少直接用于臨床
D流浸膏劑較浸膏劑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
E二者均可采用滲漉法制備
答案
[A型題]
1.B
注解:五方便是指服用、生產、運輸、貯存及攜帶方便,而湯劑體積大、味道苦,首先就不符合服用方便的要求;湯劑為液體狀態藥劑,藥物分散度很大,因此較易被吸收利用而起效較為迅速;水對藥材成分的溶解范圍較廣,但是水為極性溶劑,一些脂溶性成分、難溶性成分煎出不完全,因此不能說成分提取完全;湯劑實際上是一種復合分散體系,既有真溶液又有膠體溶液、乳濁液、混懸液的分散體系;湯劑也有外用者,如洗浴劑、熏蒸劑等。
2.A
注解:陶瓷器皿煎藥一般導熱均勻,熱力緩和,鍋周保溫性強,水分蒸發量小,且不易吸附各種藥物成分而串味,湯劑質量好;藥材粉碎到一定的粒度有利于提高煎出量,但過細反不利有效成分煎出;煎藥過程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細胞內外濃度差,當有效成分在細胞內外濃度差為零時,再增加煎藥次數或加水量不但不利有效成分溶出反而增大無效成分的溶出量;煎藥時間是從藥液沸騰開始記時。
3.C
注解:口服液一般需要精制,并于罐裝后滅菌。
4.E
注解:糖漿劑的制備有熱溶法、冷溶法與混合法,由于熱溶法在制備糖漿劑時要對藥物及蔗糖加熱,因此對熱不穩定或揮發性成分不宜以該法制備;由于溫度較高,因此液體制劑粘度小,易于濾過澄清;溫度高在制備時有一定的滅菌作用,因此易于保存;溫度高蔗糖易轉化,果糖在較高溫度下會氧化使制劑顏色加深;也正是由于溫度高因此蔗糖或是藥物易于溶解,時間短,生產周期也短。
5.B
注解:糖漿劑可以從用途不同來分類,即矯味糖漿與藥用糖漿,其中矯味糖漿又包括單糖漿和芳香糖漿;《中國藥典》規定中藥糖漿劑含蔗糖量應不低于60%(g/ml);由于糖含量高因此口感好,但也易霉敗變質;糖漿劑可以認為是在湯劑的基礎上加入大量糖發展起來的。
6.D
注解:控制原料質量,投料前進行潔凈處理,降低含菌量同時添加適量的防腐劑可以提高穩定性;熱罐本身可以增加穩定性,瓶口上方空氣稀薄,利于穩定,但罐裝后可能會有蒸汽冷凝倒回原瓶導致上層溶液變稀而長霉變質,因此灌裝后可將瓶倒放一段時間避免;蔗糖轉化后的分子更小,比蔗糖更易微生物素降解利用,促進藥物變質,因此要盡量避免蔗糖轉化;實踐表明瓶口殘留藥液往往導致發霉與染螨,因此要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