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名】:胡蘆巴
【拼 音】:HULUBA
【英文名】:Common Fenugreek Seed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胡蘆巴的種子。
【功 效】:溫腎壯陽,逐寒祛濕。
【主 治】:治寒疝,腹脅脹滿,寒濕腳氣,腎虛腰酸,陽痿。
【性味歸經】:苦,溫。
入腎、肝經。①《雷公炮制藥性解》: “入腎、膀胱二經。”②《玉揪藥解》: “入足陽明胃、足少陰腎經。”③《本草再新》: “人心、腎二經。”④《本草便讀》: “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1~3錢;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陰虛火旺者忌服。
【藥物配伍】:配附子,共溫腎陽,并逐寒濕。配吳茱萸,共逐寒濕。配沙苑蒺藜,用于腎虛腰痛,滑精遺尿。配淫羊藿,即可治腎陽不足,陽痿早泄,腰膝無力,又能療風寒濕痹,疼痛麻木。配山茱萸,一滋陰,一補陽,水火既濟,共治腰膝酸冷,眩暈耳鳴,陽萎滑精,小便不禁等肝腎不足,精氣失藏之證。配當歸,活血祛瘀,善逐寒邪,用于胸心疼,寒凝痛經。配獨活,驅風寒濕,補命門火,治療風寒痹痛,尤宜于腎虛腰疼。配茯苓,逐寒,滲濕,溫腎補脾,治療寒濕泄瀉。配小茴香,溫補腎陽,善散肝寒,療寒疝偏墜,寒濕痛經。配木瓜,散寒,除濕,用于寒濕腳氣。
【別 名】:葫蘆巴(侯寧極《藥譜》)、苦豆(《欽膳正要》)、蘆巴(《本草原始》)、胡巴(《本草求真》)、季豆(《東北藥植志》)、小木夏、香豆子(《新疆中草藥手冊》)。原植物胡蘆巴又名:蕓香草(《盛京通志》)、香草、苦草、苦朵菜、香苜蓿。
【處方名】:胡蘆巴、蘆巴子、炒胡蘆巴、鹽胡蘆巴、葫蘆巴
處方中寫胡蘆巴、蘆巴子指生胡蘆巴。為原藥去雜質生用入藥者(用時搗碎)。
炒胡蘆巴為凈胡蘆巴用文火炒至黃色入藥者。溫腎助陽效力增強。
鹽胡蘆巴又名鹽炒胡蘆巴。為凈胡蘆巴用鹽水拌勻,待吸盡,再用文火炒至黃色入藥者。引藥歸元,增強溫腎效力。
【商品名】:胡蘆巴、蘆巴子,以子粒飽滿、干燥無雜質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以及新疆等地有栽培。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秋季種子成熟后采收全草,打下種子,除凈雜質,曬干。
【拉丁名】:藥材Semen Trigonellae原植物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炮制方法】:胡蘆巴:揀去雜質,用水洗凈,曬干。鹽炒胡蘆巴:取凈胡蘆巴加鹽水噴灑拌勻,稍悶,微炒至發響,呈黃色,取出放涼。(每胡蘆巴100斤,用食鹽2.5斤,適量清水化開) 《綱目》:“胡蘆巴,凡入藥淘凈,以酒浸一宿,曬干,蒸熟,或炒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