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名】:訶子
【拼 音】:HEZI
【英文名】:Medicine Terminalia Fruit
【來 源】: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的果實。
【功 效】:斂肺,澀腸,下氣。
【主 治】:治久咳失音,久瀉,久痢,脫肛,便血,崩漏,帶下,遺精,尿頻。
【性味歸經】:苦酸澀,溫。①《藥性論》:“味苦甘。”②《唐本草》:“味苦,溫,無毒。”③《海藥本草》:“味酸澀,溫,無毒。”
入肺、胃、大腸經。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肝、脾、腎、大腸五經。”②《本草求真》:“入大腸、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用藥忌宜】:凡外邪未解,內有濕熱火邪者忌服。①《品匯精要》:“氣虛人忌多服。”②《醫學入門》: “氣虛及暴嗽、初瀉,不可輕用。”③《本草經疏》:“咳嗽因于肺有實熱,泄瀉因于濕熱所致,氣喘因于火熱沖上,帶下因于虛熱而不因于虛寒,及腸僻初發,濕熱正盛,小便不禁因于腎家虛火,法并忌之。”④《本草求真》:“虛人不宜獨用。”
【別 名】:訶黎勒(《金匱要略》)、訶黎(《千金方》)、隨風子(劉禹錫《傳信方》)
【處方名】:訶子、訶黎勒、大訶子、訶子肉、柯子、呵子、炒訶子等
處方中寫訶子、訶黎勒、大訶子、柯子、呵子均指生訶子。為原藥除去雜質曬干入藥者。偏于斂肺清火開音。
訶子肉又名訶子皮。為凈訶子除去果核,取凈訶子果肉入藥者。
炒訶子又名炙訶子、煨柯子。為凈訶子用麩微炒入藥者。偏于澀腸止瀉。
【商品名】:訶黎勒,訶子,以表面黃棕色、微皺、有光澤、肉厚、干燥者為佳。
【藥用部位】:以上植物的葉(訶子葉、幼果(藏青果)、果核(訶子核)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原產印度、緬甸等處。我國西藏、云南、廣東、廣西等地均有分布。藥材主產云南,廣東、廣西等地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