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名】:白茅根
【拼 音】:BAIMAOGEN
【英文名】:Lalang Grass Rhizome
【來 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莖。
【功 效】:涼血止血,清熱通淋,利濕退黃,疏風利尿,清肺止咳。
【主 治】: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性味歸經(jīng)】:甘、寒。
入肺、胃、小腸經(jīng)。 ①《滇南本草》:“入胃、小腸二經(jīng)。” ②《本草經(jīng)疏》:“入手少陰,足太陰、陽明。”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陰、太陰,兼入足太陰、陽明經(jīng)。” ④《本草求真》:“入胃、肝。”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
【用藥忌宜】: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①《本草經(jīng)疏》:“因寒發(fā)噦,中寒嘔吐,濕痰停飲發(fā)熱,并不得服。”②《本草從新》:“吐血因于虛寒者,非所宜也。”
【藥物配伍】:配生地,涼而不滯,透邪外出;配鮮蘆根,清熱生津,利水;配藕節(jié),涼血止血力增強;配石膏,相須相輔,清熱除煩,生津止渴;配赤小豆,利水通淋,導(dǎo)熱下行,且清而不過,利而不猛;配車前子,利水通淋,涼血止血;配蘆根,清熱生津功強。
【別 名】:茅根、蘭根、茹根(《本經(jīng)》)、地菅、地筋、兼杜(《別錄》)、白花茅根(《日華子本草》)、地節(jié)根(《青海藥材》)、茅草根(《江蘇植藥志》)、堅草根、甜草根(《河北藥材》)、絲毛草根(《中藥志》)、寒草根(《閩東本草》)。原植物白茅(《本草經(jīng)集注》)又名:白茅菅(陶弘景)、絲茅(《綱目》)、萬根草(《鐵嶺縣志》)、茅草
【處方名】:茅根、白茅根、茅柴根、茅根肉、鮮白茅根、茅根炭、鮮茅根
處方中寫茅根、白茅根、茅柴根、茅根肉、干白茅根等均指生白茅根。為原藥材去雜質(zhì)曬干切段入藥者。
鮮白茅根為剛從地下挖出未曬干,以新鮮品入藥者。
茅根炭為干白芭根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然后入藥者。
【商品名】:白茅根、茅根,以根條粗長、色白、甜味濃、無雜質(zhì)者為佳。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葉(茅草葉)、初生花序(白茅針)、花穗(白茅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幾遍全國。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春、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凈、曬干后,揉去須根及膜質(zhì)葉鞘。
【拉丁名】:藥材Rhizoma Imperatae原植物Imperata cylindrica(L.)P. Beauv. Var. Major (Nees)C. E. Hubb.
【炮制方法】:干茅根:揀凈雜質(zhì),洗凈,微潤,切段,曬干,簸凈碎屑。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黑色,噴灑清水,取出,曬干。
【考 證】: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①《本草圖經(jīng)》:“茅根,今處處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針,俗間謂之茅針,亦可啖,甚益小兒。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潔白,亦甚甘美,六月采根用。”②《綱目》:“茅有數(shù)種,夏花者為茅,秋花者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謂不同,《詩》云,白華菅兮,白茅束兮是也。《別錄》不分茅、菅乃二種,謂茅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而有名未用,又出地筋,一名菅根。蓋二物之根狀皆如筋,可通名地筋,不可并名菅也。”“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shù)種,葉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穗,結(jié)細實,其根甚長,白軟如筋,而有節(jié),味甘,俗呼絲茅,《本經(jīng)》所用茅根是也。其根干之,夜視有光。菅茅只生山上,似白茅而長,入秋抽莖開花成穗,如荻花,結(jié)實尖黑,長分許,粘衣刺人,其根短硬如細竹根,無節(jié)而微甘,亦可入藥,功不及白茅,《爾雅》所謂白華野菅是也。黃茅似菅茅,而莖上開葉,莖下有白粉,根頭有黃毛,根亦短而細硬,無節(jié),秋深開花穗如菅,可為索綯,古名黃菅,《別錄》所用菅根是也。香茅一名菁茅,一名璚茅,生湖南及江淮間,葉有三脊,其氣香芬,可以包藉及縮酒。芭茅叢生,葉如大蒲,長六、七尺,有二種,即芒也。”③《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白茅,解白薯莨、南椰等中毒,用根煎水飲,亦為清涼利尿劑。”
【生藥材鑒定】:干燥的根莖,呈細長圓柱形,有時分枝,長短不一,通常長30~60厘米,直徑約1.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黃白色,有淺棕黃色、微隆起的節(jié);節(jié)距約3厘米。質(zhì)輕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中心黃白色,并有一小孔,外圈色白,充實,或有無數(shù)空隙如車輪狀,外圈與中心極易剝離。氣微,味微甘。以粗肥、色白、無須根、味甜者為佳。顯微鑒定:根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類方形小細胞,有的含硅質(zhì)小塊。皮層較寬;下皮纖維1- 4列,壁厚,木化;葉跡維管束細小,十數(shù)個環(huán)列,有限外韌型,有纖維鞘,其旁常有裂隙;內(nèi)皮層細胞內(nèi)壁增厚,粘連硅質(zhì)塊。中柱維管束有限外韌型,多數(shù),散列,近中柱鞘的小而密,并由纖維相連成環(huán);中心常中空。
【中藥化學成分】: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檸檬酸、草酸、蘋果酸等,又含 21%的淀粉。另有報道,從本品分離出白頭翁素(Anemonin)。Imperata cylindrica 根莖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檸檬酸、蘋果酸、薏苡素 (Coixol)及蘆竹素(Arundoin 0.1%)、印白茅素(Cylin-drin 0.00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