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中醫的固定印象是:慢郎中。看個病中醫總會開十天半個月的藥,中藥吃了抓、抓了吃,前前后后要花好幾個月,嚴重的病可能要花幾年,急癥不找中醫幾乎是現在所有人的共識。
中醫真的只能治慢性病嗎?并不是。“脾胃學說”創始人李杲曾說過“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舒緩而治之也”,從他的描述可看出,中醫的散劑是能治急癥的,而湯劑能治大病,丸劑治慢性疾病。
除了湯劑、散劑和丸劑,中藥材還能做成片劑、膠囊劑、膏劑、貼劑、注射劑、噴霧劑等各類劑型供醫生選用,根據生病部位、急緩、輕重等因素,采用合適的劑型才能快、狠、準的做到藥到病除。
/顆粒劑/
顆粒劑以前被稱做沖劑或沖服劑,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中藥湯劑和干糖漿等劑型為基礎研制出來的新劑型,剛被研制出來時適用范圍并沒有那么廣,直到近幾年顆粒劑才成為中成藥主要的固體制劑之一。
顆粒劑可分為可溶顆粒、混懸顆粒、泡騰顆粒、腸溶顆粒、緩釋顆粒和控釋顆粒等,其中應用較廣的是可溶顆粒。
大眾耳熟能詳的板藍根顆粒就屬于顆粒劑,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痛、口干等,板藍根顆粒并不屬于感冒沖劑,當感冒藥使用的療效并不理想;另外,感冒藥如表實感冒顆粒、感冒清熱顆粒、正柴胡飲顆粒等都屬于辛溫解表劑,主治風寒感冒。
/丸劑/
丸劑類型豐富,包括中藥丸劑包括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蠟丸、濃縮丸和滴丸等。
丸劑中,蜜丸以其甜蜜的口感深受患者喜愛,蜜丸是用飲片細粉以煉蜜為黏合劑制成的,常作為滋補藥劑,或用作慢性疾病治療,這也與李杲“丸者緩也,舒緩而治之也”的治病理念相吻合。
丸劑中的滴丸可治療急癥,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奏效迅速,劑量準確,生產成本較低等諸多優點;目前國內已上市的中藥滴丸有速效救心丸、復方丹參滴丸等數十種。
此外,有毒、刺激性或需延緩藥效的方藥可制成糊丸。糊丸是指飲片細粉以米糊或面糊等為黏合劑制成的丸劑,糊丸只能用于慢性疾病,急癥忌用。
/膠囊劑/
膠囊劑屬于固體制劑,一般供口服用。優勢也很明顯,能掩蓋藥物的不良氣味,減小藥物的刺激性,便于服用;溶出快,吸收好,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與光線、空氣和濕氣隔絕,可提高藥物穩定性。
流感季節時,羚羊感冒膠囊和連花清瘟膠囊都可治療流行性感冒,有區別的是羚羊感冒膠囊治療風熱型的流感,熱證的癥狀較輕;連花清瘟膠囊治療熱毒襲肺的流感,熱證的癥狀較重。此外,還有治療腸熱津虧之便秘、習慣性便秘的麻仁膠囊;治療氣陰兩虛所致的消渴病的參芪降糖膠囊等。
/小結/
中藥制劑劑型多樣,了解各劑型的特點才能更好把握治病原則,更快地做到對癥用藥、藥到病除。
推薦:
藥師學習太費腦?聽業內大咖、美貌與才華并重的姜雅老師講考點和答題技巧!帶你讀薄教材,舉一反三,做題才能更有效率!點擊馬上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