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保健食品廣告宣傳監測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的違法成本越來越高。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改變了過去單以電視、報紙等公共媒體進行宣傳方式,轉向以組織公益活動或義診為名進行集會,實施與消費者面對面的宣傳,進而采用以保健食品冒充藥品的方式到處銷售。事實上,舉辦公益活動和義診是假,高價推銷所謂的“藥品”才是真。種推銷方式不僅使消費者蒙受經濟損失,還可能耽誤接受正規治療,加重病情,而且,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這種新的動向應引起我們藥監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警惕。
■銷售者打出的“新牌”
從監管工作中總結出了保健食品銷售中出現的一些新特征:
小恩小惠巧宣傳。不法分子在較小的人群范圍內以贈送食品、保健食品為誘餌,吸引老年人和急于治病的患者,進行治療功效宣傳。
打著“合法”旗號。不法分子利用醫托或勾結藥店定點拉客,誘騙消費者稀里糊涂地將他們推銷的保健食品當作藥品買下。據了解,他們騙的往往是有病亂投醫的患者或老年人。有的不法分子為了躲避監管部門的打擊,打“擦邊球”,鉆政策不完善的空子。他們事先以宣傳保健食品的名義到工商部門備案,交上所謂的手續費,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接到群眾舉報前往查處時,他們則拿出交費清單以示行為“合法”,并強調宣傳的就是保健食品而非藥品。由于他們多以口頭宣傳為主,不易現場取證,使監管部門常感無可奈何。
行動隱蔽。活動地點由室外的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改變為小街小巷、小房間小會議室等便于隱蔽的地方。
活動時間短。不法分子從落腳到離開的時間僅個把小時,甚至只有幾十分鐘,而且多在清晨六七點鐘,騙幾個人就走。
低成本售出天價。例如將幾十元的保健品當作治療癌癥藥品賣到兩千多元。
■監督者的殺手锏
常言道: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只要監管人員多動腦筋,不怕辛苦,打擊不法行為的辦法總會有的。筆者認為,監管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下手:
巧妙偽裝,分散入局。違法推銷行為往往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騙局工程”,宣傳及贈送樣品需要一到兩周的時間,然后才開始現場銷售。監管人員有時間做好充分的行動準備。監管人員可以患者的身份前往咨詢,通過巧妙偽裝,分散進入推銷場所,在推銷者搬來貨物時突然亮證稽查,扣押物品,來個出其不意。
主動匯報,尋求支持。由于查處保健食品冒充藥品銷售的行為,牽涉的面比較廣,單靠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一家出擊,打擊力度遠遠不夠,還應主動匯報,爭取公安、工商、衛生等部門的密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打擊效果。
深入宣傳,強化監管。由于監管部門經常通過宣傳手段提醒消費者不要上不法分子的當,使不法分子在城市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因此,他們有向農村擴展之勢。對此,監管部門還應改變工作思路,加強對農村地區的監管,除要充分利用農村監管網中協管員和信息員開展工作外,監管人員還要有奉獻和吃苦精神,必要時還應放棄一定的休息時間去查案子。
找準依據,把好尺度。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注意法律法規的準確應用,在查處時主要看兩方面:一是保健食品標示的成分是否含有藥品;二是產品說明書是否有對疾病具有治療作用等內容。除此之外的違法行為,應當移交工商部門處理。
加快立法,明確職責。由于保健食品的監管涉及面很廣,參與監管的部門較多,各監管部門的職能和分工不夠明確,使監管工作常處于被動狀態。因此,國家應盡快立法,進一步明確職責,既讓不法分子無法鉆政策法規的空子,也讓監管部門便于開展工作,保證消費者的利益。
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愈來愈多的生物制品進入工業化生產。在制藥行業,特別是在生物制品生產及一些無菌原料藥的精制過程中重要的除菌方法——膜除菌過濾技術運用日趨廣泛。對膜除菌過濾技術的充分理解與有效使用,將成為制藥企業在技術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的一個重要的砝碼。
■膜除菌過濾是微孔過濾過程
1923年,德國研究人員Seitz開發了用于濾除藥品中的細菌和熱原的EK級濾板(石棉+纖維素),開始了膜分離技術在藥品工業化生產中的運用。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膜分離技術主要有三種形式:微孔過濾、超濾和反滲透。
除菌過濾操作所使用的過濾膜,從表面上看只是極薄、表面十分平滑的膜片,但其內部實際上是一組由多層次網狀小孔緊密連接而成的堅硬構造。在這種網狀的絞聯結構中,每個網狀小孔均有一定大小的孔徑,可準確地分離各種大小不同的顆粒或細菌,從而達到除菌的目的。由此可見,除菌過濾技術主要利用了微孔過濾膜大小篩分的機理,因此除菌過濾用膜實際上是一種微孔過濾膜。并且,還可將濾膜制成帶正電荷的過濾膜,利用正、負電荷相互作用的機理進一步去除一些為微小、帶負電荷的雜質微粒(如內毒素)等。
■膜的絕對截留性是首要因素
除菌過濾技術最早使用的濾材是石棉纖維。由于其懸塵對人的呼吸系統構成威脅,同時由于在濾過過程中,石棉纖維易脫落進入藥液造成藥品污染,因此FDA在1976年就已全面禁止了石棉材質在藥品制造除菌過濾中的使用。
作為具有除菌過濾作用的微孔過濾膜,應該具備如下特性:可確定性,對雜質顆粒和細菌具有100%的絕對截留性。化學穩定性,能耐受滅菌溫度,釋出物愈低愈好,且必須是無毒的。具有緊密結合的內部結構,絕對無纖維成分脫落。濾膜孔徑均勻分布,對過濾液的表面阻力極小,過濾速度快。最小的制成品流失量,不結合其中的主要成分,不改變其原有的品質。可進行完整性測試。可提供各種孔徑范圍。
由于除菌過濾的微孔過濾本質上屬于絕對過濾,因此除菌過濾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其濾膜的可確定性即對雜質顆粒和細菌的絕對截留性,是選擇除菌過濾用膜的首要因素。
■除菌過濾用膜產品不斷發展
目前具備上述特性的除菌過濾用膜主要有以下幾種:聚偏二氟乙烯膜,帶正電荷尼龍66強化膜,不帶電荷尼龍66雙層膜,非對稱結構乙酸乙酯膜,聚醚砜膜。而過去曾被應用的聚砜膜,現在在除菌過濾中已很少使用。目前,在濾膜制造業比較有名的企業主要有美國的Millipore、Cuno、Pall、Gelman公司,英國的Do-mnickHunter公司,及德國的Satorius公司等。
自從德國Satorius公司制成第一張0.45微米絕對過濾精度的乙酸乙酯微孔過濾膜以來,近50年來,除菌過濾用膜一直在不斷地演化和發展。由于最初的乙酸乙酯膜存在脆弱易裂、不易折疊、不耐熱、疏水、結合蛋白質、釋出物高等缺點,各制造廠商紛紛加以改進。美國Gelman公司隨后研制出聚砜膜,其優點是堅韌、耐熱,可以折疊,從而加大了過濾面積,但卻仍未克服疏水性、結合蛋白質、釋出物高等缺點。Millipore公司開發出聚偏二氟乙烯膜,它不但堅韌、耐熱,而且低蛋白質結合及低釋出,缺點是使用壽命較短。Cuno公司開發上市的帶正電荷尼龍66強化膜則除了具有堅韌、耐熱、親水本性、釋出物低等優點外,還具備去除熱原的能力,其缺點是結合蛋白質。英國DomnickHunter公司的非對稱結構乙酸乙酯膜的主要特點是高流量、低壓力、使用壽命較長;聚醚砜膜的特點則是堅韌、耐熱、釋出物低、非常低的蛋白質結合率及比聚偏二氟乙烯濾膜較長的使用壽命。
聚偏二氟乙烯膜及聚醚砜膜適用于含蛋白質藥品及生物制品的除菌,非對稱結構乙酸乙酯膜則適用于不含蛋白質藥品的除菌過濾,不帶電荷尼龍66雙層膜適合化學藥品的除菌過濾,帶正電荷尼龍66強化膜可用于無熱原藥品的生產。
■規范膜除菌過濾操作
為使除菌過濾操作滿足《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有關要求,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在終端除菌過濾器前一般應加裝預過濾器,以去除過濾液中的粗大雜質。這樣不但能使除菌效果滿足GMP的要求,更可保護后續的微孔過濾膜,延長其使用壽命。終端除菌濾膜應能耐受滅菌溫度,且其孔徑一般不宜大于0.22微米。對于含血清的培養基則應選用0.1微米的濾膜以去除支原體等雜質。過濾系統在投入使用前必須預先經過蒸餾水沖洗和滅菌。為使除菌效果保持穩定,還應設有在線清洗(CIP)和在線滅菌(SIP)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