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管理考點:費用優化步驟
(1)按工作的正常持續時間確定計算工期和關鍵線路。
(2)計算各項工作的直接費用率。
(3)當只有一條關鍵線路時,應找出直接費用率最小的一項關鍵工作,作為縮短持續時間的對象;當有多條關鍵線路時,應找出組合直接費用率最小的一組關鍵工作,作為縮短持續時間的對象。
(4)對于選定的壓縮對象(一項關鍵工作或一組關鍵工作)
造價管理考點:資源優化
在通常情況下,網絡計劃的資源優化分為兩種,即“資源有限,工期最短”的優化和“工期固定,資源均衡”的優化。(P137上)
前者是通過調整計劃安排,在滿足資源限制條件下,使工期延長最少的過程;而后者是通過調整計劃安排,在工期保持不變的條件下,使資源需用量盡可能均衡的過程。(P137中)
【提示】“工期固定,資源均衡”的優化方法有多種,如方差值最小法、極差值最小法、削高峰法等。(P137下)
造價管理考點: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程序
1.風險識別:首要步驟;(P142)
2.風險分析與評價:量化過程;
3.風險應對策略的決策:風險回避、風險控制、風險自留和風險轉移;
4.風險對策的實施:如制訂預防計劃、災難計劃等;
5.風險對策實施的監控:跟蹤檢查、糾偏、調整。
造價管理考點:風險識別方法
(1)專家調查法(P143上)
主要包括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和訪談法。
(2)財務報表法(P143上)
財務報表有助于確定一個特定企業或特定的項目可能遭受哪些損失以及在何種情況下遭受這些損失。將這些報表與財務預測、預算結合起來,可以發現企業或項目未來的風險。
(3)初始風險清單法(P143中)
技術風險因素包括設計、施工和其他因素;非技術風險因素包括自然與環境、政治法律、經濟、組織協調、合同、人員和材料設備等。
【提示】初始風險清單只是為了便于人們較全面地認識風險的存在,而不至于遺漏重要的項目風險,但并不是風險識別的最終結論。
(4)流程圖法(P144中)
運用流程圖分析,項目管理人員可以明確地發現項目所面臨的風險。但流程圖分析僅著重于流程本身,而無法顯示發生問題的損失值或損失發生的概率。
(5)風險調查法。(P144中)
造價管理考點:風險分析與評價的方法
常用的項目風險分析與評價的方法主要有調查打分法、蒙特卡洛模擬法、計劃評審技術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調查打分法又稱綜合評估法或主觀評分法。(P147中)
調查打分法的優點在于簡單易懂、能節約時間,而且可以比較容易地識別主要的風險因素。(P148上)
造價管理考點:風險回避
(1)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大且后果損失也很大的項目;(P148下)
(2)發生損失的概率不大,但風險事件發生后損失是災難性的、無法彌補的。(P149上)
造價管理考點:風險控制措施
風險控制工作可分為預防損失和減少損失兩個方面。
在采用風險控制對策時,所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應當形成一個周密的、完整的損失控制計劃系統。該計劃系統一般應由預防計劃、災難計劃和應急計劃三部分組成。
【提示】在損失控制計劃系統中,預防計劃的內容最廣泛,具體措施最多,包括組織措施、經濟措施、合同措施、技術措施。(P150中)
造價管理考點:風險監控的主要內容
1)評估風險控制措施產生的效果;(P151中)
2)及時發現和度量新的風險因素;
3)跟蹤、評估風險的變化程度;
4)監控潛在風險的發展、監測項目風險發生的征兆;
5)提供啟動風險應急計劃的時機和依據。
造價管理考點:風險跟蹤檢查與報告
1)風險跟蹤檢查;(P151中)
2)風險的重新估計;
3)風險跟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