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某公司1999年末資金來源情況如下:債券400萬元,年利率8%。優先股200萬元,年股利率12%。普通股50萬股,每股面值20元,每股股利3元,每年增長6%。公司計劃2000年增資400萬元,其中債券200萬元,年利率12%,普通股200萬元,發行后每股市價為25元,每股股利3.20元,每年增長6%。手續費忽略不計,企業所得稅率為30%。要求計算增資前后的資金加權平均成本。并說明財務狀況是否有所改善。
增資前的資金總額=400+200+50×20=400+200+1000=1600(萬元)
增資后的資金總額=400+200+50*20+400=1600+400=2000(萬元)
增資前個別資金成本:
債券個別資金成本=8%×(1-30%)/(1-0)=5.6%
優先股個別資金成本=12%/(1-0)=12%
普通股個別資金成本=3/[20×(1-0)]+6%=21%
增資前加權資金成本
=5.6%×400/1600+12%×200/1600+21%1000/1600=16.025%
增資后個別資金成本:
債券個別資金成本=8%×(1-30%)/(1-0)=5.6%
債券個別資金成本=12%×(1-30%)/(1-0)=8.4%
優先股個別資金成本=12%/(1-0)=12%
普通股個別資金成本=3.20/[25×(1-0)]+6%=18.8%
增資后加權資金成本
=5.6%×400/2000+8.4%×200/2000+12%×200/2000+18.8%×1200/2000
=14.44%
增資后的資金成本為14.44%比增資前的資金成本16.025%有所降低,因此企業財務狀況和資金結構有所改善。
32,某公司1999年銷售商品12,000件,每件商品售價為240元,每件單位變動成本為180元,全年發生固定成本總額320,000元。該企業擁有總資產5,000,000元,資產負債率為40%,債務資金的利率為8%,主權資金中有50%普通股,普通股每股面值為20元。企業的所得稅稅率為33%。分別計算(1)單位貢獻毛益(2)貢獻毛益M(3)息稅前利潤EBIT(4)利潤總額(5)凈利潤(6)普通股每股收益EPS(7)經營杠桿系數DOL(8)財務杠桿系數DFL(9)復合杠桿系數DCL
1、單位邊際貢獻m=240-180=60(元)
2、邊際貢獻總額M=12000×60=720000(元)
3、息稅前利潤EBIT=720000–320000=400000(元)
4、利潤總額=息稅前利潤–利息=EBIT–I
=400000–5000000×40%×8%=400000–160000=240000(元)
5、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EBIT–I)(1–T)
=240000×(1-33%)=160800(元)
6、普通股每股收益EPS=[(EBIT–I)(1–T)-D]/N
=160800–0/(5000000×60%×50%)/20=160800/75000=2.144(元/股)
7、經營杠桿系數DOL=M/EBIT=720000/400000=1.8
8、財務杠桿系數DFL=EBIT/(EBIT-I)=400000/240000=1.67
9、復合杠桿系數DCL=DOL×DFL=1.8×1.67=3.01
33,某企業1999年全年銷售產品15,000件,每件產品的售價為180元,每件產品變動成本120元,企業全年發生固定成本總額450,000元。企業擁有資產總額5,000,000元,資產負債率為40%,負債資金利率為10%,企業全年支付優先股股利30,000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40%。分別計算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復合杠桿系數。
DOL=15000×(180-120)/[15000×(180-120)-450000]=2
DFL=[15000×(180-120)–450000]]/
[15000×(180-120)–450000-(5000000×40%×10%)-30000/(1-40%)]=2.25
DCL=DOL×DFL=2×2.25=4.5
34,某公司擁有總資產2,500萬元,債務資金與主權資金的比例為4:6,債務資金的平均利率為8%,主權資金中有200萬元的優先股,優先股的股利率為6.7%,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為335萬股。1999年公司發生固定成本總額為300萬元,實現凈利潤為348.4萬元,公司的所的稅稅率為33%。分別計算(1)普通股每股收益EPS(2)息稅前利潤EBIT(3)財務杠桿系數DFL(4)經營杠桿系數DOL(5)復合杠桿系數DCL
EPS=(348.4-200×6.7%)/335=1(元/每股)
EBIT=348.4/(1-33%)+2500×40%×8%=600(萬元)
M=600+300=900(萬元)
DOL=900/600=1.5
DFL=600/[(600-2500×40%×8%-13.4/(1-33%))=1.2
DCL=DOL×DFL=1.5×1.2=1.8
35,某公司擁有資產總額為4,000元,自有資金與債務資金的比例6:4。債務資金中有60%是通過發行債券取得的,債券的利息費用是公司全年利息費用的70%。在1999年的銷售收入為2,000萬元,凈利潤為140萬元,公司所得稅稅率為30%。企業的經營杠桿系數和財務杠桿系數均為2。請計算(1)該公司的全年利息費用I(2)公司的全年固定成本總額A(3)貢獻邊際M(4)債券資金的資金成本率
I=(2-1)×140/(1-30%)=200(萬元)
A=(2-1)×[140/(1-30%)+200]=400
M=140/(1-30%)+200+400=800
債券資金成本=200×70%×(1-30%)/[4000×40%×60%-0]=10.21%
36,某企業1999年銷售收入為6,0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60%,當年企業的凈利潤為1,200萬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40%。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為20%,資產總額為7,500萬元債務資金的成本為10%,主權資金的成本為15%。分別計算:(1)息稅前利潤EBIT(2)經營杠桿系數DOL、財務杠桿系數DFL、復合杠桿系數DCL(3)企業綜合資金成本(4)權益乘數、已獲利息倍數(5)銷售利潤率、銷售凈利率
EBIT=1200/(1-40%)+7500×20%×10%=2150(萬元)
DOL=6000×(1-60%)/2150]=1.12
DFL=2150/[2150-7500×20%×10%]=1.075
DCL=1.12×1.075=1.204
綜合資金成本=20%×10%+80%×15%=14%
權益乘數=1/(1-20%)=1.25
已獲利息倍數=2150/(7500×20%×10%)=14.33
銷售利潤率=[1200/(1-40%)]/6000=33.33%
銷售凈利率=1200/6000=20%
37,某公司1999年的資金結構如下:債務資金200萬元,年利率為10%;優先股200萬元,年股利率為12%;普通股600萬元,每股面值10元。公司計劃增資200萬元。如果發行債券年利率為8%,如果發行股票每股市價為20元,企業所得稅率為30%,進行增資是發行債券還是發行股票的決策。
[(EBIT–200×10%-200×8%)(1-30%)-200×12%]/(600/10)=[(EBIT–200×10%)(1-30%)-200×12%]/[(600/10)+(200/20)]
求得:EBIT=166.29(萬元)
當盈利能力EBIT>166.29萬元時,利用負債集資較為有利;當盈利能力EBIT〈166.29萬元時,以發行普通股較為有利;當EBIT=166.29萬元時,采用兩種方式無差別。
38,某企業目前擁有債券2000萬元,年利率為5%。優先股500萬元,年股利率為12%。普通股2000萬元,每股面值10元。現計劃增資500萬元,增資后的息稅前利潤為900萬元。如果發行債券,年利率為8%;如果發行優先股,年股利率為12%;如果發行普通股,每股發行價為25元。企業所得稅率為30%。分別計算各種發行方式下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并決策采用何種方式籌資。
發行債券的EPS=[(900-2000×5%-500×8%)×(1-30%)-500×12%]/(2000/10)
=2.36元/股
發行優先股EPS=[(900-2000×5%)×(1-30%)-(500+500)×12%]/(2000/10)
=2.20元/股
發行普通股EPS=[(900-2000×5%)×(1-30%)-500×12%](2000/10+500/25)
=2.17元/股
39,某投資項目,建設期二年,經營期八年。投資情況如下:固定資產投資1500000元,在建設期初投入1000000元,在建設期的第二年的年初投入500000元。300000元的開辦費在項目初期投入,200000元無形資產在建設期末投入,流動資金500000元在經營期初投入。發生在建設期的資本化利息為300000元。固定資產折按舊直線法計提折舊,期末有200000元的殘值回收。開辦費、無形資產自項目經營后按五年攤銷。在項目經營的前四年每年歸還借款利息200000元。項目經營后,可生產A產品,每年的產銷量為10000件,每件銷售價280元,每件單位變動成本140元,每年發生固定性經營成本180000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0%。企業資金成本為14%。
分別計算(1)項目計算期(2)原始投資額、投資總額(3)固定資產原值、折舊額(4)回收額(5)經營期的凈利潤(6)建設期、經營期的凈現金流量(7)投資回收期(8)凈現值(9)凈現值率(10)獲利指數(11)年等額凈回收額
計算期=2+8=10年
原始投資額=1500000+300000+200000+500000=2500000元
投資總額=2500000+300000=2800000元
固定資產原值=1500000+300000=1800000元
折舊額=(1800000-200000)/8=200000元
回收額=200000+500000=700000元-------------刀注:回收額為殘值和流動資金
3-6年的經營期凈利潤
=[10000×(280-140)-180000–200000–200000/5–300000/5–200000](1–30%)=504000(元)
第7年的經營期的凈利潤
=[10000×(280-140)-180000–200000–200000/5–300000/5–0](1–30%)
=644000元
第8-10年的經營期凈利潤
=[10000×(280-140)-180000–200000](1–30%)=714000元
NCF0=-1000000-300000=-1300000元
NCF1=-500000元
NCF2=-200000-500000=-700000元
NCF3-6=504000+200000+200000/5+300000/5+200000=1004000元
NCF7=644000+200000+200000/5+300000/5=944000元
NCF8-9=714000+200000=914000元
NCF10=914000+200000+500000=1614000元
投資利潤率=[(504000×4+644000+714000×3)/8]/2800000=21.44%
刀注:280萬是投資總額,包括資本化利息
投資回收期=PP=4+|-492000|/1004000=4+0.49=4.49年
凈現值
NPV=NCF3-6[(P/A,14%,6)-(P/A,14%,2)]+NCF7[(P/A,14%,7)-(P/A,14%,6)]+NCF8-9[(P/A,14%,9)-(P/A,14%,7)]+NCF10[(P/A,14%,10)-(P/A,14%,9)]-{NCF0+NCF1(P/A,14%,1)+NCF2[(P/A,14%,2)-(P/A,14%,1)]}
=[1000400×(3.8887-1.6467)+944000×(4.2882-3.8887)+914000×(4.9162-4.2882)+1614000×(5.2161–4.9164)]+[-130+(-50)×0.8772+(-70)×(1.6467–0.8772)]
=3685986.6–2227250=1408306.60元
凈現值率NPVR=1408736.6/2277250=61.86%
獲利指數PI=1+61.86%=1.6186
年等額凈回收額=NPV/(P/A,14%,10)=1408736.6/5.2161=270074.69元
如果該投資項目折現率18%,凈現值為負59.13萬元,計算內部收益率。
IRR=14%+(140.87–0)/(140.87+59.13)×(18%-14%)
=14%+2.82%
=16.82%
40,企業投資設備一臺,設備買價為1,300,000元,在項目開始時一次投入,項目建設期為2年,發生在建設期的資本化利息200,000元。設備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凈殘值率為8%。設備投產后,可經營8年,每年可增加產品產銷4,200件,每件售價為150元,每件單位變動成本80元,但每年增加固定性經營成本81,500元。企業所得稅率為30%。分別計算(1)項目計算期(2)固定資產原值、折舊額(3)經營期的年凈利潤(4)建設期、經營期的每年凈現金流量。
項目計算期=2+8=10年
固定資產原值=1300000+200000=1500000元
殘值=1500000×8%=120000元
年折舊額=[1500000×(1–8%)]/8=172500元
NCF0=-1300000元
NCF1=0元
NCF2=0元
NCF3-9=[4200×(150–80)-81500–172500]×(1–30%)+172500
=200500元
NCF10=200500+120000=320500元
41,某企業準備更新一臺已用5年的設備,目前帳面價值為180302元,變現收入為160000元。取得新設備的投資額為360000元,可用5年。新舊設備均采用直線折舊,5年后新舊設備的殘值相等。設備更新在當年可以完成。更新后第1年增加營業收入100000元,但增加營業成本50000元。第2—5年增加營業收入120000元,增加營業成本60000元。所得稅率為33%。計算在計算期內各年的差額凈現金流量(ΔNCF)。
原始投資=360000-160000=200000元
差額折舊=(200000-0)/5=40000元
舊設備提前報廢凈損失遞減的所得稅=(180302-160000)×33%=6700元
ΔNCF0=-(360000–160000)=-200000元
ΔNCF1=(100000–50000–40000)(1–33%)+40000+6700=53400元
ΔNCF2-5=(120000–60000–40000)(1–33%)+40000=53400元
42,企業原有一臺設備。原值280000元,可用8年,已用3年,已提折舊100000元,目前變現收入160000元,如果繼續使用舊設備,期末有殘值5000元,如果更新設備,買價360000萬元,可用5年,期末有殘值8000元,更新不影響生產經營。新舊設備均采用直線折舊。更新后,每年增加經營收入120000元,增加經營成本60000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0%。要求:計算各年ΔNCF。
原始投資=360000-160000=200000元
差額折舊=[200000-(8000-5000)]/5=39400元
舊設備提前報廢凈損失遞減的所得稅
=[(280000-100000)-160000]×30%=6000元
ΔNCF0=-(360000–160000)=-200000元
ΔNCF1=(120000–60000–39400)(1-30%)+39400+6000=59820元
ΔNCF2-4=(120000–60000–39400)(1-30%)+39400=53820元
ΔNCF5=53820+(8000–5000)=56820元
43,企業準備更新改造流水線一條,該流水線尚可使用5年。該流水線的原值為500000元,已提折舊200000元,目前變現價值為150000元。建設新的流水線的投資額為950000元,在建設期一次投入,建設期為1年,經營期為5年。新舊流水線的期末凈殘值相等,折舊均采用直線法計提。新的流水線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增加產品的產銷8000件,產品每件售價為240元,每件單位變動成本為150元。同時每年新增經營成本260000元,企業所得稅率為40%。要求計算該更新改造項目在在計算期內各年的差額凈現金流量(ΔNCF)。
原始投資=950000-150000=800000元
差額折舊=(800000-0)/5=160000元
舊設備提前報廢凈損失遞減的所得稅
=[(500000-200000)-150000]×40%=60000元
ΔNCF0=-(950000–150000)=-800000元
ΔNCF1=60000元
刀注:凈損失抵稅,如果有建設期的話,就在建設期末來計算!!
ΔNCF2-6=[8000×(240-150)-260000–160000]×(1–40%)+160000
=180000+160000=34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