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品牌識別
B.形象識別
C.關鍵因素識別
D.行為識別
22.企業根據現有的生產組織條件和技術水平等因素所能夠達到的現實生產能力是指( )。
A.設計生產能力
B.預期生產能力
C.計劃生產能力
D.調控生產能力
23.某鉗工車間生產面積500平方米,單一生產產品A,單位面積有效工作時間為每日8小時,每件產品A占用生產面積2.5平方米,生產一件產品A占用時間為1小時,則該鉗工車間的日生產能力是( )件。
A.800
B.1200
C.1500
D.1600
24.在成批輪番生產類型中,一批產品或零件從投入到產出的時間間隔稱為( )。
A.節拍
B.生產間隔期
C.生產提前期
D.生產周期
25.單件小批生產類型企業編制生產作業計劃時,宜采用( )。
A.在制品定額法
B.生產周期法
C.提前期法
D.實時調度法
26.下列生產控制方式中,具有反饋控制特點的是( )。
A.事前控制方式
B.事中控制方式
C.事后控制方式
D.串行控制方式
27.關于庫存控制方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定量控制法要求企業隨機向供貨商發出固定批量的訂貨請求
B.定量控制法要求企業在庫存量達到某一預定數值(訂貨點)時,即向供貨商發出不固定批量的訂貨請求
C.定期控制法要求企業每隔一個固定的間隔周期向供貨商發出不固定批量的訂貨請求
D.定期控制法要求企業每隔一個固定的間隔周期向供貨商發出固定批量的訂貨請求
28.在物料需求計劃(MRP)中,反映產品的組成結構層次及每一層次下組成部分本身的需求量的是( )。
A.主生產計劃
B.生產調度計劃表
C.物料清單
D.甘特圖
29.企業資源計劃(ERP)的核心模塊是( )。
A.物流管理模塊
B.生產控制模塊
C.財務管理模塊
D.人力資源管理模塊
30.下列物品中,屬于包裝用輔助材料的是( )。
A.紙和紙板品
B.木制容器
C.金屬容器
D.黏合劑
31.當產品處于生命周期的( )階段時,產品銷售量劇增,物流活動以成本績效為重點。
A.研制
B.成長
C.成熟
D.衰退
32.將企業生產物流劃分為大量生產、單件生產和成批生產三種類型的依據是( )。
A.生產專業化的程度
B.工藝過程的特點
C.生產方式
D.物料流經的區域
33.關于精益生產模式下推進式企業生產物流管理模式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以最終用戶的需求為生產起點,拉動生產系統各環節對生產物料的需求
B.在生產的組織上,計算機與看板結合,由看板傳遞后道工序對前道工序的需求信息
C.將生產中的一切庫存視為“浪費”,認為庫存掩蓋了生產系統中的缺陷
D.在生產物流計劃編制和控制上,圍繞物料轉化組織制造資源
34.倉儲使消費者可以在任何季節都能購買到大米。這體現了倉儲管理的( )功能。
A.供需調劑
B.價格調節
C.貨物運輸能力調節
D.配送與流通加工
35.將庫存分類為商品庫存、制造業庫存和其他庫存的依據是( )。
A.庫存的經濟用途
B.庫存處于生產過程中的不同階段
C.庫存的周轉周期
D.庫存存放的地點
36.在企業銷售物流的效率評價指標中,經濟效率指的是( )的比值。
A.迅速及時完成銷售物流量與銷售物流總完成量
B.銷售物流實現利稅與銷售物流資金占用
C.耗損量與銷售物流總完成量
D.準確無誤完成銷售物流量與銷售物流總完成量
37.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上出現了若干種具有代表性的技術創新過程模型,下圖表示的是( )的技術創新過程模型。

A.需求拉動
B.技術推動
C.一體化創新
D.系統集成與網絡相結合
38.相對于技術推動的技術創新模式,需求拉動創新模式的特征是( )。
A.創新成果易于應用
B.難于商品化
C.創新周期較長
D.重視長期研發項目
39.企業聯盟有若干種組織運行模式,適用于對存在著某一市場機會的產品進行聯合開發,并使聯盟企業間進行長遠戰略合作的組織運行模式是( )。
A.星形模式
B.鏈形模式
C.平行模式
D.聯邦模式
40.技術供需雙方對技術所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進行轉移的契約行為是( )。
A.技術交易
B.技術轉移
C.技術合作
D.技術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