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貨幣供求及其均衡
第三節(jié) 貨幣均衡
一、貨幣均衡的概念
1、貨幣均衡(掌握):是指貨幣供給滿足貨幣需求,指一定時期經濟運行中的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在動態(tài)上保持一致的狀態(tài)。
Ms=Md
2、貨幣均衡表現(掌握)
市場繁榮、物價穩(wěn)定、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物質替換和價值補償都能正常、順利地進行。
(一)IS曲線與商品市場均衡(掌握)
IS曲線是描述產品市場均衡時,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關系的曲線。 產出有向滿足經濟均衡IS曲線靠近的趨勢。
S是收入Y的增函數,I是利率的減函數。IS曲線表示在不同利率水平與收入水平下,I=S時的組合。
(二)LM曲線與貨幣市場均衡(掌握)
表示在貨幣市場中,貨幣供給等于貨幣需求時收入與利率的各種組合的點的軌跡。貨幣需求L取決于總產出Y和利率i,貨幣需求與總產出正相關,與利率負相關。
如果經濟在LM曲線左邊,表示存在過度的貨幣供給;如果經濟在LM曲線右邊,表示存在超額貨幣需求。利率有向滿足貨幣均衡條件的LM曲線靠近的趨勢。
(三)IS—LM曲線與兩大市場的同時均衡(掌握)
IS與LM交點是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時的利率水平與國民收入水平,也就是貨幣需求與供給均衡的點。
二、貨幣均衡的標志(掌握)
1、市場經濟條件下,物價變動率
2、計劃經濟條件下,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
3、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物價變動與貨幣流通速度相結合。
四、貨幣失衡的表現
五、貨幣均衡的恢復(掌握)
(一)貨幣的自動恢復
1、貨幣供應量不足時貨幣均衡的恢復
Ms不足時,必然引起生產、生活消費的相應減少,商品價格下跌和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商品價格下跌,Md減少,而且貨幣流通速度快,促使貨幣達到均衡。
2、貨幣供應量過多時貨幣均衡的恢復
商品價格上升,交易性貨幣需求增加,促使貨幣供求在新的價格水平達到均衡。
(二)貨幣均衡的人為調節(jié)
1、貨幣供應量不足的人為調節(jié)
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2、貨幣供應量過多的人為調節(jié)
緊縮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的實現依賴于三個條件:健全的利率機制、發(fā)達的金融市場和有效的中央銀行調控機制。
[2007單選] 在市場經濟制度下,衡量貨幣是否均衡的主要標志是( D )。
A.貨幣流通速度與物價指數B.匯價變化率
C.貨幣流通速度變化率D.物價變動率
[2007單選] 在現代紙幣制度下,引起貨幣失衡的原因主要是( B )。
A.貨幣需求量過多B.貨幣供應量過多
C.貨幣供應量不足D.貨幣需求量不足
[2008單選] 貨幣供不應求,利率上升:貨幣供過于求,利率下降。因而適當調節(jié)利率水平,就可以直接調節(jié)(D)。
A.投資支出
B.消費支出
C.出口量
D.貨幣供求
[2008單選] 一定時期內的國民收入,既是貨幣需求的本源,又是貨幣供給的最高界限。由于價值分配具有相對獨立性,因而往往出現貨幣供給量超過實際國民收入(Y/P)的情況。這種現象被稱為(A)。
A.國民收入超額分配
B.積累超過消費
C.消費需求不足
D.投資需求不足
相關推薦:
更多相關信息:考試大經濟師考試論壇 經濟師考試在線中心 經濟師網校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