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貨幣供給機制(掌握)
(一)中央銀行體制下貨幣創造
1、在支票存款和轉賬結算的基礎上:
(1)客戶把鑄幣存入銀行之后,并不一定再把鑄幣全數提出;從銀行取得貸款的客戶也通常是要求把貸給的款項記入自己的存款賬戶。
當他們的存款賬戶上存有款項時,既可在提取鑄幣,又可開出支票履行支付義務。
(2)取得支票,往往并不提取鑄幣,而是委托往來銀行代收并把收來的款項記入自己的存款賬戶。
(3)各個銀行保存鑄幣的需要歸結為二:一是客戶從存款中提取鑄幣;二是結清支票結算中應收應付的差額。
2、舉例
假設A銀行的客戶甲收到一張中央銀行的支票,金額為10 000元;客戶甲委托A銀行收款。從而A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準備存款增加10 000元,而甲在A銀行賬戶上的存款等額增加10 000元。
(1)A銀行吸收了存款,從而有條件貸款。設法定準備率為20%,則A銀行針對吸收的這筆存款的法定準備金不得低于2 000元。如果A銀行向客戶乙提供貸款,按最高可貸數額是8 000元,則A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其中最初的央行支票款10000萬是基礎貨幣,而后來經過貸款與轉賬結算后多創造出來的40000萬元是派生存款。
(二)基礎貨幣B(掌握)
(1)
基礎貨幣=流通中的通貨+活期存款準備金+定期存款準備金+超額準備金
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1)對商行的再貸款;(2)購買金、銀和外匯;(3)購買政府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