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1)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是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的補充
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消費者信用控制
不動產信用控制
優惠利率
(2)直接信用控制的貨幣政策工具——行政命令
貸款限額
利率限制
流動性比率
直接干預
(3)間接信用控制的貨幣政策工具
道義勸告
窗口指導
[2006多選] 下列各項中,屬于中央銀行直接信用控制的貨幣政策工具有(BCE)。
A.優惠利率
B.流動性比率
C.貸款限額
D.道義勸告
E.利率限制
[2007單選] 以下不屬于公開市場業務優點的是( C )。
A.能夠穩定證券市場B.易于逆向修正貨幣政策
C.政策時滯較短D.對貨幣供應量的調節富有彈性
三、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與中介指標
(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掌握)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掌握)指貨幣管理當局確定貨幣政策之后,從選用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進行現實操作開始,到實現最終目標之間,所經過的各種中間環節相互之間的有機聯系及因果關系的總和。
1.凱恩斯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掌握)
凱恩斯認為,貨幣政策主要通過兩個途徑發揮作用:①貨幣與利率之間的關系;②利率與投資之間的關系。
(1)其具體思路是:貨幣供給相對于需求而突然增加后,首先產生的影響是使利率下降,然后又促成投資增加。如果消費傾向為已知量,則通過乘數作用,又可促使國民收入增加。
(2)凱恩斯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表述如下:
上述表達式中,Ms表示貨幣供給量,I 表示利率,I表示投資,P 表示物價,y 表示收入。
在這個傳導機制中利率是關鍵環節。
(3)凱恩斯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發展
A、M增加——r——E、Y(貨幣市場對商品市場的作用)
B、E、Y增加——貨幣需求增加(貨幣供給不變)——利率上升(商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作用)
C、r上升——總需求減少——產量下降——收入減少——貨幣需求下降——利率下降(貨幣市場與商品市場之間往復不斷相互作用)
上述傳導機制很可能因以下兩個因素而被堵塞:
① “流動性陷阱”的出現;
②投資的利率彈性(非常低)和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
2.貨幣學派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掌握)
弗里德曼及其貨幣學派認為,貨幣政策傳導過程較為直接和迅速,并不像凱恩斯學派認為的那樣(通過利率)間接和迂回影響國民收入。弗里德曼及其貨幣學派認為貨幣供應量能直接影響國民收入
貨幣學派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M——E——I——y
上述表達式中,M為貨幣供應量,E為產出,I為投資,y為國民收入。
(1)M——E表示貨幣供應量變公直接影響支出
A、貨幣需求有內在穩定性
B、貨幣供給不會引起貨幣需求,是外生變量
C、貨幣供給增加,貨幣需求不變,人們手中貨幣增加,利率下降,公共支出增加
(2)E——I
A、人們手中超過意愿持有的貨幣多,可購買金融資產或非金融資產,或進行人力資本的投資
B、使金融市場、商品市場以人力資本市場收益改變
C、資產結構調整
(3)最終名義收入y變動
貨幣主義認為:貨幣政策的影響主要不通過利率間接影響投資和收入,而是因為貨幣供應量超過了人們的意愿持有量,然后間接影響社會支出和收入。
[2005單選] 弗里德曼認為,人們的貨幣需求穩定,貨幣政策應采取(A)。
A.單一規則
B.當機立斷
C.相機行事
D.適度從緊
[2006單選] 弗里德曼認為,貨幣政策的傳導變量應為( C )。
A.基礎貨幣
B.超額儲備
C.貨幣供應量
D.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