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用風險的管理
1、機制管理
審貸分離機制、授權管理機制、額度管理機制
2、過程管理
(1)事前管理(掌握)——貸款的審查與決策階段的管理
事前管理商業銀行審查的核心是借款人的信用狀況;決策的核心是貸與不貸,以什么利率貸。
分析借款人信用狀況,商業銀行可用獨立評級機構對借款人的信用評級結果,也可以自己對貸款人進行信用分析。——“5C”“3C”方法。
“3C”分析是分析借款人的現金流、管理和事業連續性。
(2)事中管理(大綱不作要求)
此階段商業銀行關注的重點是貸款不要被挪用、貸款是否被有效使用、跟蹤借款人信用狀況的變化、出現異常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3)事后管理(掌握)
——商業銀行在貸款完全收回后的管理。
回顧與反思貸款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填補加強制度中的空白點和薄弱環節。
(四)市場風險管理
1、利率風險的管理(掌握)
利率管理的方法:
(1)選擇有利的利率,發放貸款的話,利率上升選擇浮動利率;利率下降時選擇固定利率。借款時相反。
(2)調整借貸期限——提前收回或提前償債
(3)缺口管理
即利率敏感性資產減去敏感性負債的缺口,預測利率上升時將缺口調為正值;預測利率下降將缺口調為負值。
(4)持續期管理
持續期是固定收入金融工具(債券)現金流的加權平均時間,也可以理解為金融工具各期現金流抵補最初投入的加權平均時間。
持續期缺口=利率性資產持續期-利率性負債持續期
利率上升時,應將持續期缺口調為負值(以現在低利率借長期負債,降低資金成本);利率下降時,應將持續期缺口調為正值。
(5)利用利率衍生產品交易
通過利率期貨交易或利率期權交易進行套期保值。
2、匯率風險的管理(掌握)
(1)選擇有利貨幣
出口選硬幣,進口選軟幣;借債選軟幣,放款選硬幣
(2)提前或推遲收付外幣
預測外幣升值時,提前支付外幣債務
(3)進行結構性套期保值
對風險敞口進行匹配和對沖——套期保值。
3、投資風險的管理(掌握)
(1)股票投資風險管理方法
A、預測價格趨勢——低買高賣
B、依據風險分散原理:按行業、地區、市場、幣種分散投資
C、依據風險分散原理:在對股票投資存在知識、經驗、時間、資金方面的制約時,不做個股投資,可以投資股票型投資基金。
D、依據風險分散原理,做股指期貨或股指期權,代替個股投資,借以規避個股投資相對集中風險。
(2)金融衍生產品投資風險的管理方法
A、加強金融衍生產品的內控制度
B、進行限額管理
規定風險資本限額、風險限額、交易限額、止損限額
C、對風險敞口進行套期保值
(五)操作風險的管理(掌握)
1、制度管理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杜絕人為因素而產生操作風險的可能。
2、信息系統管理
(1)建立涵蓋操作風險管理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2)在所有業務運行和管理運行基于現代信息系統的條件和環境下,確保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
3、流程管理
(1)操作風險流程包括五個環節
操作風險識別、操作風險評估與量化、操作風險控制與緩釋、操作風險監控、操作風險報告。——是一般風險管理流程的具體化
(2)針對業務業務流程中的操作風險管理,兼顧效率與實現牽制制約的要求。
4、職員管理
(1)構建完善內部控制中職員控制系統——選擇適合的職員、定期休假、輪崗和交流機制、嚴格執行離任審計。
(2)加強對員工的培養和教育
(3)提供科學的激勵機制和滿意的工作環境。
5、風險轉移
即利用保險和業務外包等手段,將自己的操作風險轉移給他人(保險公司或其他第三方)
操作風險保險有:特定風險保險(如董事會與高級職員責任險、職業責任險、雇員行為責任險等)一籃子保險、機構責任保險